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什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课题研究。通过研修教师的案例,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较为明显的教师,确定研究专题同时进行研修活动。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科研部课题组,开展了名、优、特教师研究能力的案例研究,确定研究对象为国内知名的教师,一共有四种类型,一是高校教授,以叶澜为对象,从理论高度。二是区县教研机构教师,以王能智和张立新为对象,从区域教研的角度。三是教育管理者,以魏书生、李希贵和龚正行为研究对象,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四是专家型教师,以张思明和李镇西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专题研究与优秀教师的关系。(一)名、优、特教师对待专题研究的态度和认识1.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名优特教师都以积极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教育科研,对他们来说,教育科研不仅仅是一件工作,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习惯。教育科研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魏书生把教书放在第三位,育人第二位,自强第一位。而科学地、批判式的学习和实践,即教育科研的精神则是自强的根本。王能智认为,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研,在问题面前要做真正的“男子汉”。张思明积极的提升自我和教育科研能力,他认为:“青年教师提高素质不能靠别人来教,主要靠自己去做,在基本适应教学工作后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2.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名优特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都比较深刻,把握住教育科研的本质——即以探究的精神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因此他们的教育科研都比较能持久,从他们的表现结果来看,几乎没有功利主义,他们都把教育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而教育科研则是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武器。张思明老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教育教学本身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完美的追求。教育教学中处处皆学问、处处有课题,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当学问去做,当科研去搞,当艺术品去雕琢,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素质真正的有所提高”。张思明认为,青年教师在教育岗位上站住脚靠什么,要靠由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内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学习和钻研。王能智老师认为,教育科研是教师克服高原现象的唯一一种办法。高原期教师会表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一级衰退是自我感觉良好,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二级衰退是遇到问题用过去的经验抵挡,强词夺理;三级衰退是破罐破摔,甚至具有职业倦怠。王老师认为研究的起步始于实践中的小课题。走进研究的不是从大课题开始的,因为教师在大课题中角色往往不是研究,而是跟随,他的行为也不是研究行为,只是操作行为而已。教室就是教师的永恒的,甚至是万能的实验室。教师要自觉地在课堂实践中开展教学研究。魏书生老师认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利器。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仅能增强工作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魏老师现在除了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兼两班140名学生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外,还有一些社会兼职。许多同志问他,这么多工作怎么做,他觉得主要靠科学研究,从科研的角度去进行工作就能调动教师及学生们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教与学,自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龚正行老师认为有两类问题,一是个人未知而社会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这类问题通过学习就可以找到答案。但是那毕竟是前人的做法,时空条件不一样了,教育对象也不一样,要用探究的方法——教育科研来批判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实践当中。第二类问题是个人未知而社会也未知的问题,这类问题必须通过教育科研,通过教改实践的探索来解决。张立新教师认为教科研是走向名优特教师的必由之路。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深入研究问题,只有进行科学地实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达到教育目的。李镇西老师认为:“不要把后进生当成头痛的问题,而要把他们当课题。”与其去争那几个有限的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不如去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其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就是在做研究型的教学,就是在做实际的课题。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其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做校长,李希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他的读书,是对理论的学习;他的思考,是对理论的反思;他的改革,是对理论的实践。可以说,他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就完全进入了研究状态。如今,他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后,把全校师生带入科研探索的殿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