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848109A(43)申请公布日2023.03.28(21)申请号202310012641.8(22)申请日2023.01.05(71)申请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地址644000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北路西段附四段7号(72)发明人陈海燕单福奎杨东(74)专利代理机构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专利代理师马荣(51)Int.Cl.B60J5/1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57)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后背门技术领域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后背门内板(1)上方设置窗框(9),后背门铰链加强板(2)位于后背门内板(1)上方,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位于后背门内板(1)的腰线位置,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贴合后背门内板(1)腰线部位的弧线布置,后背门支撑下部支架(7)位于后背门内板(1)的下半段的支撑腔体中,门锁加强板(8)位于后背门内板(1)下方。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减少窗框加强板,实现车辆轻量化,提升后背门骨架的弯曲和扭转模态,提高抵抗振动风险的能力,提升车门整体性能,最终满足造型设计、整车NVH性能和轻量化目标。CN115848109ACN11584810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内板(1)包含腰线(10)以上的上半段和腰线(10)以下的下半段,后背门内板(1)上方设置窗框(9),后背门铰链加强板(2)位于后背门内板(1)上方,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位于后背门内板(1)的腰线位置,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贴合后背门内板(1)腰线部位的弧线布置,后背门支撑下部支架(7)位于后背门内板(1)的下半段的支撑腔体中,门锁加强板(8)位于后背门内板(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上方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一个后背门铰链加强板(2),每个后背门铰链加强板(2)分别与后背门内板(1)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腰线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一个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每个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分别焊点连接后背门内板(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的腰线(10)位置还设置后背门支撑上部支架(4)和雨刮电机加强板(6),后背门支撑上部支架(4)和雨刮电机加强板(6)分别与后背门内板(1)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的腰线(10)左侧外侧和右侧外侧分别设置一个后背门尾灯安装板(5),后背门尾灯安装板(5)通过粘胶与后背门外板(1)连接,后背门尾灯安装板(5)同时分别与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气弹簧加强板(3)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的下半段每侧分别设置一个支撑腔体,每个支撑腔体内分别通过焊点连接一个后背门支撑下部支架(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的上半段包括线束过孔、铰链安装孔、窗框(9)和减重孔,后背门内板(1)的上半段还设置多个特征孔(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背门内板(1)的下半段包括上减重孔(11)、下减重孔(12)、支撑筋(13)和特征孔(14),减重孔周围布置纵深凸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后背门内板(1)中心轴线的支撑筋(13)通过焊点与后背门外板(1)连接,靠近后背门内板(1)外侧的支撑筋(13)通过粘胶和后背门外板(1)连接,后背门内板(1)下半段的特征孔(14)分布在腰线上。2CN115848109A说明书1/4页一种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后背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骨架结构。背景技术[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顾客对车辆造型和整车NVH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后背门配备贯穿式尾灯成为了不少汽车的亮点,同时,提高整车NVH性能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按照传统汽车后背门设计,后背门内板和窗框加强板是分为两个零部件,易超出轻量化目标,后背门内板为了造型缩小了窗框两端的腔体,并且设计了减重孔,但又难以满足刚度模态的要求;在行驶过程中,受路面激励的影响,容易引起后背门振动产生轰鸣声,给用户造成困扰。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增加加强件和内板料厚的方式来提升模态,由此会导致后背门重量和成本的增加,对整车轻量化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