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011225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011225A(43)申请公布日2011.04.13(21)申请号201010520259.0(22)申请日2010.10.27(71)申请人江南大学地址214122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申请人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72)发明人王鸿博陈建强高卫东周婉(51)Int.Cl.D02G3/0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54)发明名称一种发热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发热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该发热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15%的发热纤维、25~3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20~25%的莫代尔纤维、20~25%的天丝纤维和20~25%的粘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染色工艺、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沙工艺和络筒工艺。该发热混纺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有发热保暖功能。该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CN1025ACCNN102011225102011229A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发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15%的发热纤维、25~3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20~25%的莫代尔纤维、20~25%的天丝纤维和20~25%的粘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2.一种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半精纺工艺,该半精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染色工艺,将发热纤维与抗起求腈纶纤维按权1所述比例分别染色,将莫代尔纤维、天丝纤维和粘胶纤维按权1所述比例混均后染色;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并条工序采用三道混并,将牵伸倍数设置为偏大的数值,并适当降低车速;粗纱工艺,在粗纱工艺中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细沙工艺,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50-950m/min。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15g/5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2~2.4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3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8~0.2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12mm之间。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8~10,所述的车速为180~200m/min。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300~35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1mm×26mm。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纱工艺中,将所述的罗拉后区隔距设置为18mm×25mm。2CCNN102011225102011229AA说明书1/5页一种发热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纺织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发热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发热、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利用发热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以日本东洋纺公司为代表生产的吸湿发热EKS纤维比其他保温原料(相变畜热纤维和太阳能保暖纤维)的保暖性能要好,应用前景更广阔。该纤维的生产方法是对聚丙烯酸分子链进行高亲水化处理(金属盐型),分子链中引入氨基、羧基等亲水基团,并进行交联处理,从而开发出具有调温、调湿功能的吸湿发热纤维。由于该纤维亲水性基团含量非常高,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其发热原理是利用发热纤维较强的吸湿性能捕捉空气中含有较高动能的水分子,将其吸附到纤维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