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0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舆论学教程第一章舆论的定义本章学习要点第一节什么是舆论?第一节什么是舆论?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一、舆论的初级形态:意见、态度二、舆论的成熟形态:舆论与民意(一)“舆论”:舆人之论(一)“舆论”:舆人之论(一)“舆论”:舆人之论(一)“舆论”:舆人之论(一)“舆论”:舆人之论(二)民意:客体的公共性(二)民意:客体的公共性(三)民意与舆论的异同社交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众声喧哗”时代,这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印象:意见无处不在,并显而易见。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要感知社会意见并不容易——通常的渠道不外乎自己的人际网络或者大众媒体,而人际网络规模狭小、同质性高,因此一般来讲,意见的代表性不高;大众媒体同样如此,由于其自身版面有限、时段紧张,因此主要为政经权力和社会精英提供话语平台,较少能够有机会覆盖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的崛起对整个舆论生态的改变意义重大——使得意见的表达变得格外容易,借由微博、微信、短视频等UGC平台,任何一个网民都有条件对外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当下舆论生态的一个景观是意见层出不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一方面,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分分秒秒都在生产“意见”数据;另一方面,原本主要由专业机构实施的舆论搜集手段——民意调查可以很方便地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体现为在线投票、网络调查等形式。可以说,我们经由社交媒体进入了一个“海量意见”时代。这一时代的舆论发生了根本变化,舆论变得流动和液态化,变化更快,并不时出现“舆论反转”,舆论的定义已经不足以解释舆论的变化速度,舆情的概念应运而生。(一)“舆情”中“情”的双重意义(二)舆情的概念与定义第二节舆论的概念演进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一、西方国家舆论历史演进与语境二、西方国家舆论的概念转换二、西方国家舆论的概念转换二、西方国家舆论的概念转换二、西方国家舆论的概念转换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三、中国舆论形态与舆论概念的历史演进第三节舆论概念的误区舆论概念的误区舆论概念的误区舆论概念的误区舆论概念的误区舆论概念的误区思考题谢谢观看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舆论的历史演进本章学习要点第一节前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舆论演进(1978-1995年)第一节前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舆论演进(1978-1995年)一、1982年“新华体”改革带动社会话语表达方式的改革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副刊与晚报大潮:软性新闻得以回归三、《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和《东方时空》栏目开播:民间舆论场表达萌芽显现三、《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和《东方时空》栏目开播:民间舆论场表达萌芽显现第二节网络进入中国以后的社会舆论演进(1995-2008年)一、1997年中国媒体互联网元年:两个舆论场的提出而另一方面,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的深化,下岗人员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再加上当时社会腐败现象抬头,整体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围绕这些社会热点,人民群众议论纷纷。此时的互联网舆论场虽然还没出现,但随着新闻媒体渠道的多元化,社会民众的话语表达空间开始不断拓展,民间社会话语场域的萌芽开始在互联网的春风下茁壮成长。时任新华社总编辑的南振中关注到了这种现象,并于1998年1月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舆论场”的判断,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当然,从学术的角度“两个舆论场”的观点有待商榷,因为舆论的主体历来只能是社会民众,而不可能是新闻媒体组织,但这个观点承认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区隔,并且将草根舆论场提升到与官方话语同样重要的位置,这说明民间舆论场经过不断发展,开始被主流社会人群发现并认可。二、2003年孙志刚案和刘涌事件:网民成为民间话语场的表达主体二、2003年孙志刚案和刘涌事件:网民成为民间话语场的表达主体三、2006年“铜须门”等事件:网络社会成熟中的阵痛,民粹主义凸显四、2008年抵制家乐福运动与汶川大地震:网络民族主义凸显四、2008年抵制家乐福运动与汶川大地震:网络民族主义凸显第三节自媒体崛起后的社会舆论演进(2008年后)一、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社会话语能量的极大释放二、2011年初微信面世:重塑社会族群和网络社会话语格局三、2013年8月的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