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设置克东县昌盛中学史艳丽164800目前,在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已大为减少,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已渐成为“时尚”。但从教学、听课的情况来看,为了提高课堂探究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还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的设置。为此,我的体会是:一、在创设情境之后,不易直接将概念、原理设置为要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就直接将概念、原理设置为要探究讨论的问题。例如,创设了母鸡孵小鸡的情境之后,就直接让学生探究讨论什么是内因、外因,二者关系如何,其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这样地设置问题存在着弊端:一是教材中对概念、原理已有明确的论述,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回答一般都是“照本宣科”,没有“标新立异”的兴趣和必要。二是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理解之后,才能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并非“立竿见影”。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对概念原理的探究.应该从其形成过程逐步分析,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之后才能逐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创设了情境就直接探究概念、原理,这样就简化了分析过程,仍然是轻过程、重结论的旧教学思维,不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深入思考问题。如前所述,在教师创设了母鸡孵小鸡的材料情境后,应该设置一些具体问题,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分析小鸡孵出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划分内外因素,比较分析第一位的因素,并具体分析内外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联系等。如果在分析探究过程的基础上,再去认识内因、外因的概念并归纳二者的原理,就会有“水到渠成”或“瓜熟蒂落”之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了情境之后设置问题回应该有利于学生通过对过程的分析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比较活跃地思考问题,探究空间比较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会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既有良好问题,也要有不良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三、问题设置不能脱离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去追求“轰动”效应。在课堂探究中,有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脱离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考虑问题设置的“价值”,或者只是考虑能否“一石击起千层浪”。例如,某教师在组织指导初二学生学习有关见义勇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章节,选择了某位司机在制服抢劫乘客的歹徒过程中,使数名乘客受伤,歹徒也逃脱,事后受伤的乘客要求司机赔偿医疗费的材料为背景,设置了两个问题:A、司机的行为是不是见义勇为的行为?B、司机是否应该赔偿医疗费?课堂讨论热烈,甚至争论不休,师生互动忙得“不亦乐乎”。我认为,这位教师所设置的问题,确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此类问题也是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但这些问题,特别是医疗费的赔偿这个“焦点”问题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本课教学目标要求相差较远。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是让学生认识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义,以及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显然,上述师生热烈讨论的重点问题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并占据大量教学时间,影响了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具体教学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首先要考虑问题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先考虑其他方面的“轰动效应”。我认为,如果上述那位教师把课堂探究的主要问题,调整为司机面对歹徒的抢劫活动是否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应该怎样采取措施等,就贴近了教学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如果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就非常有利于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四、培养学生学会问,学会设置问题在课堂探究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套路”去探究。但我根据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对教学实际的反思认为,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学会问、学会设置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设置问题,是课堂互动的需要。没有课堂互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但课堂互动应该包括师生相互启动,学生相互启动对方。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启动学生思考分析外,也要让学生作为启动一方,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反问,学着设置问题,启动教师或其他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形成这样的互动,才能推动师生探究活动的深化,学生对探究的难重点问题,以及自身所碰到的一些认识“障碍”才容易弄清楚,形成较深刻、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设置问题,有利于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形成固定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处在“被动”位置,只练“招架之功”;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新的教学理念认为,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课堂探究的主要活动。让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为重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