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教信息HIGHEREDUCATIONINFORMATION(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2023年专辑(总第36期)主办: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23年1月18日目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5●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方案(试行)……………………………………………………………………………9主编:秦福利责任编辑:张玉凤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HYPERLINK""\t"_blank"卓越计划”)是贯彻贯彻《HYPERLINK""\t"_blank"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和《HYPERLINK""\t"_blank"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HYPERLINK""\t"_blank"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HYPERLINK""\t"_blank"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HYPERLINK""\t"_blank"创新型国家和HYPERLINK""\t"_blank"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简要概况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HYPERLINK""\t"_blank"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HYPERLINK""\t"_blank"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HYPERLINK""\t"_blank"创新型国家和HYPERLINK""\t"_blank"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23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成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启动会2023年6月23日,教育部在HYPERLINK""\t"_blank"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发言。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HYPERLINK""\t"_blank"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公司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与了会议。培养特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公司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行期限“卓越计划”实行期限为2023―2023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成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成50%的比例。启动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数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通过数年发展已经具有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HYPERLINK""\t"_blank"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规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可以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服务行业公司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公司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HYPERLINK""\t"_blank"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