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提质增效“双减”是自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教师工作所处的新政策环境,也使教师进入一种新的教育生态。有教师感到学生负担减轻了,自己工作负担加重了,有媒体在全国两会前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调查显示,“教师减负”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实地调查显示,“双减”实施以来,义务教育学段一线教师在校时间延长1~2个小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特别是提供延时服务以后,不同家庭接送孩子的时间前后错开拉长,教师既要早上班,又要延时下班,“早七晚六”成为常态。教师在校的总时间过长,加上往返交通,在校时间在12~13个小时,影响了正常休息、备课和业务进修,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上述情况表明,仅仅靠教师多付出的“双减”方式不可持续,长久之计在于通过提质增效实现“双减”目标,这也是改善教师职业体验的关键。1.透彻理解提质增效与减负之间的关系减负与提高效能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复杂,提高效能才能切实有效、可持续地减负,提高效能是减负的程序源头和实现路径,也是逻辑上的前提条件。但在反复强调和突出减负的背景下,更多的关注聚焦到减负以及以各种形式减负的措施上,提质与增效常常被淡化、忽视了。从逻辑上分析,在教育教学目标、标准和任务已定的情况下,只有教师工作效能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学校间均衡程度增高、学生学习转为更加积极主动,才有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由于一些地方在执行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现象,对学校和教师管理的刚性要求增加,“双减”意见提到的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未能落实,相应的激励没有到位,使得学校与教师自主性降低。教师需要承担学科教学以外自己又不熟悉的课后服务,客观上让一些教师做了更多低效或无效付出,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却花了比以前更长的时间,按单位时间计算,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出现下降的现象。包括教师、学校管理者在内的众多教育当事人常常对提质增效与减负的关系存在表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其中包括:单纯提减负,不问以什么方式实现减负,罔顾进入低效的歧途;单纯从时间投入考虑,强调考核教师延长在校时间和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不注重考察做了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以减负为前提进行提质增效,这种观念获得较多的人认可,似乎也符合政策要求。但是,符合逻辑且更有效的方式显然是以提质增效实现减负,其效果是水到渠成。只有提质增效,才是减负优选的方式。“双减”的重点和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于教学直接关联,师生共为一体,通过增加教师负担的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在三五个月的短期可能有效,但不可持续,最终可能由于师生双方都过度疲劳而使得教学效能下降,影响减负效果。常态下可持续实现“双减”目标的前提是真正提高教育效能,在减轻教师负担和确保教学质量不下滑的前提下,提高效能是唯一可能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备课与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选作业;在没有校外培训的情况下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教师就要付出比此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满足不少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分层教学,使得教师在时间、精力、心理承受等方面需要付出更多。教师和各方当事人只有认识到上述内在关联,并自觉选取适当的方式开展教学、管理、评价,才能持续有效实现“双减”。2.有效管控第三方对师生教学效能的影响教学原本是师生双方的活动,随着制度化教育的发展,逐渐发展到教学和师生双方都要受到来自管理和评价的外部规范和要求,而且这类规范与要求并不是来自唯一的主体,而是来自目的、内容、标准各不相同的多方主体,它们的影响力度和范围也各不相同,影响效果既有正向激励,也有负向干预,还有极为复杂的多重影响。比如,教育的功利化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学校和家长出现了一些短视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提高考试成绩向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还有不少家长直接向孩子布置作业,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在课后给他们报各种班,引发教育内卷,严重干扰师生的正常教学。“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执行形式化、在“双减”政策文本上层层加码或较此前增加的情况。如发文增加、检查增加、会议增加、要求增加、规则增加、处罚增加、对教学细节的干预增加,迫使师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外。这种打着“双减”旗号、对实情缺乏分析的一些带有明显主观性的要求和做法,不但不能减轻师生的负担,反而可能因其不符合实际,效果不佳,降低工作效率,增加负担,造成他们过度疲劳和心理问题增加,安全风险增大。过量的师生和教学外的第三方影响还会导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和矛盾增加。一些领导感到不加码就难以体现自己的存在和业绩,于是想方设法加码,学校外的层级越多,可能码加得就越重,结果就是第三方影响膨胀,对师生双方自主教学的压力增大,直接伤害师生的积极性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