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传 热门点击 热门收藏 热门下载

语文:3.doc

赤壁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

2024-09-19
10
97KB

语文:2.doc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学习目标】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诗经》因距今时代

2024-09-19
10
38KB

语文:1.doc

用心爱心专心《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相关常识;2.品味诗歌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培养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及鉴赏方法。【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引出徐志摩,从而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介绍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

2024-09-19
10
122KB

语文:2.doc

用心爱心专心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掌握一些文言词的词义。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2、难点: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

2024-09-19
10
130KB

模块六第二单元语言点详解(教师版).doc

用心爱心专心Module6Unit2Whatishappinesstoyou?(教师版)Welcometotheunit1.Thesepeoplearealldoingthingsthatmakethemhappy.(P17)这些人都在做让他们高兴的事件。make+宾语+宾语补足语:其中宾语补足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非谓语动词充当。Myfatherwantstomakemeadoctor.HemadeLondonthebaseforhisrevolutionarywork.It'llmakemesohap

2024-09-19
10
145KB

课时5 稳态.doc

课时5稳态【要点萃聚】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①组成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②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③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即: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约占2/3)体液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细胞外液血浆:血管和心脏中流动的液体(不包括血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淋巴:淋巴管中流动的液体约占1/3)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

2024-09-19
10
623KB

课件.ppt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实验:水分子间是否有空隙?酒精和水混合.水中滴墨水.拉伸物体需要用力.3、解释下列现象.问题(1):由于摩擦,粉笔的一些分子与粉笔间的距离大到引力不再发生作用.而在摩擦的过程中,它们与黑板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发生分子引力,因此被黑板吸引,从而在黑板上留下字迹..干衣服穿在身上很舒服,是因为衣服与皮肤之间凹凸不平,不能使教多的分子接近10-10m的数量级,分子力无法起作用,因此衣服不会粘在身上,所以感觉很舒服.当衣服湿了以后,由于水的流动性,会填补凹凸不平的

2024-09-19
10
1MB

课标导航.doc

突破思想加速度是学生较难理解和不易接受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列举实际的例子,通过计算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然后再通过事例和练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进一步深化.本节教学要严格限制在直线运动的情形中,不要涉及曲线运动.对加速度的矢量性点到为止,暂时不必有过多的说明.教师要重视“初速度”“末速度”等习惯术语的教学.规律总结1.加速度是为了反映速度变化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单位时

2024-09-19
10
49KB

课标导航.doc

突破思路在上一节中,通过实验探索,让学生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办法,结合初中的速度描述“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引导学生用位移和时间来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上的差异,学生一开始并不能理解透彻,需要教师非常细致地设计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对瞬时速度的理解,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本节教学中,不要尝试给瞬时速度下“准确”的定义,只要学生能从“感性”上理解即可,只要学生能理解到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能更精确地描述运动即可.规

2024-09-19
10
24KB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1).doc

能量守恒定律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各种不同形式的

2024-09-19
10
5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