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独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等教育发展大背景下诞生的独立学院,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现实教学中存在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企业参与热情低和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应通过加强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重视企业在卓越计划中的地位、进行课程改革和培养“双结构型”教师等途径加以解决。【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各种教育弊端也逐渐显现,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评价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教育界与企业界长期相隔离,造成了企业招不到合格员工、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矛盾。为此,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独立学院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独立学院现已纳入“卓越计划”,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本科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若要实现拟定培养目标,应突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将他们打造成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1独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1.1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独立学院主要承担应用性本科教育,侧重工程管理和应用的人才。人才培养特点旨在适应智能化控制工作一线的工作要求,兼具专业性和通识性的高级复合人才[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教学定位不准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办学理念受传统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重学轻术”,轻视企业一线实践教育;二是,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不符,不少独立学院在宣称地方特色的同时又倾向于实施学术型教育,造成培养出的人才缺乏特色与优势。1.2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这也是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是,引进教师墨守成规,独立学院在招聘时仍然首先考虑有留学背景、毕业院校、学位等,这样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往往以“书本知识”为重,无法满足企业对其动手能力的要求;二是,教师考核方式陈旧,教师的考核仍然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青年教师发表的文章数量仍是评职称的主要标准,导致年轻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到企业学习,教学模式毫无创新[4];三是,企业对教师的冷遇,由于企业不重视,甚至防备,教师无法接触到企业的真正技术,导致教师对企业实践失去热情与兴趣,难以提高实践能力。1.3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热情不高“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企业的积极参与。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管理类论文企业更为关注学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获利的大小成为制约校企深度联合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对参与卓越工程联合培养的企业所实行的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只是停留在粗框架上。就企业自身来讲,不愿意在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身上耗费大量的培养资金和资源,培养周期长不说,万一培养出来的人另谋高就,就是为别人甚至是竞争对手做了嫁衣。1.4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就必然要在课程设置上“在时代中变化,在实际中可行”,保证教学知识的有效性和时代性。但在实际教育中,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是普遍现象。主要因为:一是,教材选择的一致性,高校出现的教材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二是,课程体系较为陈旧,课程内容无法及时更新,与现有科技水平相差甚远;三是,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普遍缺乏创新和开拓性的实质举措。2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2.1加强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任务。卓越工程师培养既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也兼备产业化属性,政府应为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实施的前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保证企业的核心技术、如何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等,都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规范,同时根据校企合作的成效对企业给予奖励或惩处。其次,搭建产学合作协调平台,政府应在学校和企业之外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以加强对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协调和指挥,如德国政府设立了产业合作委员会等。再次,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可效仿国外成功的案例,如德国《基本法》规定国民生产总值的1.1%用于职业教育,定期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实训基地设备的投入。2.2重视企业在卓越计划中的地位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一是,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二是,可以在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