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精特新产业深度研究“开箱”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前言:新兴产业链比较框架探讨—SPPEC模型美林时钟的弱化、央行政策思路的演变、以及康波周期的衰退,对大类资产和股市结构都带来深远的影响,策略研究的框架也应与时俱进,产业链化、赛道化的投资思路愈发深入人心,对策略研究提出了至少两大要求:1)纵向拉伸:重塑行业分类体系,在行业比较的基础上加入产业链比较。传统的中信或申万行业分类对于产业链的刻画不够准确,以锂电池为例,其产业链自上而下至少涵盖以下中信行业:机械(锂电设备)、钾肥(盐湖提锂龙头盐湖股份在中信行业分类中为钾肥)、磷肥及磷化工(磷酸铁锂)、氟化工(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稀有金属(钴、锂、钨)、工业金属(铜箔、铝箔)、锂电化学品(电解液溶剂、正极材料)、电子化学品(导电剂)、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乘用车、电池综合服务(充电桩);至少涵盖机械、化工、有色、电新、汽车5个一级行业。因此,以产业链视角重新进行细分环节的梳理,显得尤为重要。2)垂直下沉:从宏观增长的稀缺性到行业增长的稀缺性,策略研究需要从中观向中微观下沉。从05-07的五朵金花时代到2010-2020的消费白马时代,GDP增长由双位数降至高个位数,宏观增长的稀缺性上升,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增长或结构增长成为研究重点,对应策略研究的重心从大势研判进入到行业比较,2020年后,随着GDP增长大概率进入中个位数,行业增长的稀缺性也在上升,赛道与个股研究的权重上升,对应策略研究从中观行业比较进一步下沉到中微观的赛道比较。基于上述考量,我们从本文开始,系统性地搭建新兴产业链比较框架,当下产业链的比较面临的“痛点”则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点”,也是我们报告的“差异点”:1)同样是高增长的产业链,“高增长”与“高增长”之间,成长空间怎么对比?2)不同产业链的景气如何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对比,如何高频地追踪?3)同一个产业链,细分环节内部如何对比?逻辑瑕疵少的新兴产业,已经被买的很贵,是否还有未被充分挖掘的细分环节?上述痛点的解决,恰恰依赖策略视角的纵向拉伸与垂直下沉——将所有产业链的主要细分环节放在同一个“面板”上,尽可能地量化对比,而对比的维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成长—业绩空间(Space)筹码—估值匹配(Positions)政策—风险溢价(Policy)景气—短期增长(Earnings)粒度—竞争格局(Concentration)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维度本身并不足以组成产业链比较的输出结果,离输出结果还差一步相当重要的环节,即赋予维度不同的“权重”。好比烹饪,上述五大维度是原材料,但同样的原材料可能烹饪出完全不同的菜肴,而“权重”(投资者的核心关注点、溢价最高的点)则是烹饪手法。不同时间点上,“权重”可能差异很大,比如,当下“政策”溢价就高于过往均值水平,年初至今“景气”溢价高于去年均值水平。二、“业绩空间”的三支柱:渗透率、国产率、市占率区别“业绩空间”与“产业空间”,以IVD发光赛道为例投资的“空间”思维不同于产业的“空间”思维。从产业分析的角度将,我们常说,“某一市场是高成长性赛道,未来5年年化市场规模增长有望达到xx”,这符合产业研究的直观思路,也是投资视角的切入点,但股票投资多数时间并不是某一行业、产业或赛道的一篮子投资,且多数时间也无法做到真正的一篮子投资;因此,从投资角度讨论“空间”时,有必要加入更下沉的考量因素,完成从“产业空间”到“业绩空间”的视角切换。那么,从“产业空间”到“业绩空间”,中间还缺少什么?至少还应当加入国产化率和市场集中度两个要素。前者对应该行业的中资企业(A股上市公司)抢占海外企业市场份额可带来的最大增量空间,后者对应该行业中资龙头企业(细分领域核心资产)抢占中小中资企业份额可带来的最大增量空间,简言之,业绩空间≈渗透率(产业空间)+国产率(国产替代)+市占率(龙头进阶)。IVD免疫诊断发光赛道是区分看待业绩空间vs产业空间的最佳例证之一。免疫诊断是IVD中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根据沙利文研究,2015年至2020年,中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从107亿元上升至338亿元,5年CAGR为25.9%,远高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但跨产业对比来看,25.9%的年化增速并没有绝对优势,不过事实上,A股龙头上市公司(Top3)在该领域同期营收CAGR达44.4%,如果纯粹基于产业空间思维去进行跨产业对比,可能无法在5年前从成长性角度筛选出这一细分领域。从25.9%的产业增速到44.4%的龙头营收增速,国产替代贡献了2.1%,龙头进阶贡献了剩余的16.5%。具体地,免疫诊断发光赛道是典型的外资主导赛道,呈现4+4格局(外资四大龙头+国产四大龙头),2015年国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为32.7%,外资份额主要被罗氏、雅培、贝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