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通识教育理念论文第一篇:高校外语通识教育理念【摘要】本文首先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此为依据概括通识教育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通过厘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并探讨普通高校外语教学目标和现状,从而论证在高校外语专业中导入通识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关键词】通识教育;普通高校;外语教学;教育理念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培养人才,而教育理念作为一个高等学校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维度。通识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强调非功利性和人文精神,旨在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心智、提升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外语专业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与通识教育之间否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否将大学外语课程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发挥其人文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外语教育的长远发展,培养全方位、多维度的外语人才。一、国内外通识教育理念的先行研究西方国家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知和研究相对较早。一般而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培养内外一切善德的自由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理念的雏形。帕卡德提出通识教育是一种集古典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大成于一身,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作基础准备的教育,并于1892年初次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引进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是美国研究通识教育理论的先驱者。赫钦斯认为教育的范围和内容由知识本体决定,且与心理和智力的发展程度密切关联,即为通识教育理念。美国本.戴维德则指出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而大学的出现正是通识教育应运而生的原因。国内对通识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并且集中于理论方面,但对通识教育理念的研究在不断的得到丰富和拓展,并且近期众多高校开始尝试应用通识教育理念。于淑秀、孙琦、姜琳林等针对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通过整理通识教育的理念、认知范围等角度深入分析了通识教育的价值所在。曹智频在“两岸三地”中国通识教育研讨会中对“理论篇”、“实践篇”、“发展篇”、“展望篇”、“借鉴篇”五个部分做了详细的发言和深入的研讨。隋晓荻分别介绍了通识教育的发端与演进。通过对西方通识教育的研究与中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状况相比较,对众多高校进行实际考察,认为我国在高校教育中进行了大量的通识教育的实践和创新。张亚群从中国古带大学的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出发,分别对晚晴大学通识教育的因革,民国时期通才教育模式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且分别比较了教育家的通识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对通识教育实践进行了实证考究,指出了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取得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践成效,通识教育理念在起着不可言日的作用。庞海芍从教育的理念、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三个层面为出发点思考通识教育及与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识教育是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指出目前在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理解、能否成为大学的办学理念、能否实现专业教育之间的平衡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与此同时并依据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等角度为通识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二、关于通识教育与普通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一般认为,最初的通识教育理念源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而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则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其内涵和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通识教育”是英语中“generaleducation”一名词的翻译称呼,国内众多学者也根据各自的见解和认识将其翻译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或者一般教育等。但通识教育相较于作为直译的普通教育或者一般教育更能准确的反映其内涵和目的。与“通识教育”相对的名词是“专业教育”(英语“specialeducation”),即特殊的教育,是针对于培养和发展人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特殊技能。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个名词,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做出了相对明确的解释:“广义而言,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非是关于一般的知识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而是指作为教育学生过程中整体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负责、合格的公民。‘专业教育’则以学生能够从事某项职业所需的能力为培养目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承担培养一个社会人的两面,彼此相互影响、支撑,因而不能完全分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通识教育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获取,而在于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健全的人格与心智,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层面。而专业教育则强调注重于培养单一的、专业的、技术化的人才;但是在促进与发展全面协调的人格方面却捉襟见肘。笔者通过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概念进行对比整合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力求促进学生的心智、素养、等多方面发展的,非功利、非实用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外语教育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初美国、英国的传教士在中国沿海一带进行的传教活动,十九世纪末期,各地开始兴办洋务学堂,并且开设英语、法语等外语学堂,正式开启了中国大学外语教育的大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