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118号编辑-2-开放式教学初探洪泽外国语中学赵可金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开放式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开放式教学使教学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内,而是将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由课本知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践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得创新的能力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开放式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地点的开放学生的很多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生活,而不仅仅是书本和课堂。以前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课本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将教学活动场所仅局限于课堂。在新的课标指导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教学地点,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教学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田野、工厂、社区等地,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课堂。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认识到地理知识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知识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二、教学内容的开放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十分明确地指出:“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具体实施中,强调:“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的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循序渐进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趣味性的、时代性的内容为题材,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来进行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地理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同时突破学科堡垒,适时适度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将社会热点和前沿学术成果融入课本知识体系中;到生活本身去获取、去体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来解读和欣赏课本,使课本的知识库和生活的知识库交汇。三、教学工具的开放传统教学是“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教师传授信息的方式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制约了师生能动性的发挥。现在,各种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教学中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使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利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材料,容易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地理小论文,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了与人合作。四、教学评价的开放在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我们应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建立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地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定应尤其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他最后完成的结果。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评价策略,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对有创见的学生,更应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同时教学中不以某种固定的答案、模式为标准,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五、教学方法的开放新课程的编排都是从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基本要求的,大量的内容要学生去做,去思考,去解决,因此,教学中要以开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讲解、演示、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设计、主题班会、调查访问、辩论等形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达到教学目的。六、心态的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交往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身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创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获取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