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118号编辑-4-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一.引言教育是人类历史中的一条连绵的长河,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是它的永恒课题。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中,中学物理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凝聚了大批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构筑了中国基础物理教育不断前进的阶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所有这一切也都打上了当时的历史印记,而历史局限性是一种无法逾越的遗憾。今天看来,这种局限性的集中表现就是课程目标的单一,以及教学方式的僵化。于是,一个适应时代特征的,有益于受教育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得到良好培育,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创新,就迫在眉睫了。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大国的教育创新不能没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否则无法与世共进。中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文明古国的教育创新必须继承和光大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否则无法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中西教育思想观念的撞击和中华民族教育思想观念的古今流变中,去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教育创新问题。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1]。就物理课程而言,这种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课程培养目标应该体现科学教育的本质;继承和发展“格物致知”的思想,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时代性,并为学习者提供选择的可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应该交汇融合,为科学插上情感与想像的翅膀,为人文精增添严谨与理性的光环,以有利于受教育者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的养成。二.新课标下的物理课程改革2.1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制定了三维的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培养目标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科学教育本质的认识上的一种飞跃。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原理和规律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而且以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升华和发展了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推动科学的继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对人类活动的广阔领域都产生影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成就,都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成为人类思想和观念进步的伟大阶段。这就是说,物理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统一。三维课程目标乃是物理学本质在教育中的反映。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成果。知识就是力量,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但是,什么知识更重要呢?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中,以“双基论”的培养目标去看,可能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最重要,因为它能用来解题。不过,从三维培养目标看来,牛顿第一定律则包含着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如力、惯性、参考系等。正是它摧毁了亚里士多德观念的基础,引导牛顿以新的视角看待引力,从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天上与人间遵从同样的力学[2]。所以,它是一个不亚于哥白尼日心说的科学革命,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今天,物理教学不应再使学生痴迷于题海之中,而不去思考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过程,而只追求赤裸裸的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科学文化是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在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社会与科学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科学与社会发展及人类命运关系的认识等等,均属于科学文化[3]。从三维课程目标来看,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所以,传播科学文化是物理课程必不可少的责任。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广泛联系的科学。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应该是学生们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成为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痛的课程。这不能不说是单一课程目标与僵化教学方式的一个苦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三维课程目标,就一定能够重新焕发物理课程的魅力。2.2物理课程应加宽知识面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物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过窄的物理学知识面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不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的其他教育功能。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却难以找到,即使有,也往往作为选讲处理,多数老师不讲。相对湿度是一个常用的物理概念,夏天,人们对于温度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技术上,许多仪器设备对相对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它在现行课本中只是一个选讲内容。现在,天气预报常讲降水概率,但是,作为应该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几个高中毕业生能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