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种群密度调查法的类型及应用一、方法归纳:种群密度适应范围取样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种群个体数/单位空间备注植物种群密度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样方法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随机取样,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动物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标志重捕法种群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记数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微生物种群密度个体微小的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在计数时数计数器中的总菌数,然后求得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最后再换算成相应菌液中的总菌数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厚玻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规格是2mm×2mm二典型试题:例1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计算公式是N∶[a]=[b]∶[c]。)A.30B.32C.64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解析:该题是以草原田鼠种群为例,考查有关种群的一系列知识。(1)根据计算公式:N:[a]=[b]:[c]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总数为96只。(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个体数量,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没有大规模的迁入和迁出。答案:(1)D(2)BC例2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种类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豚草0.30.61.01.62.3龙葵6.23.81.50.30.1狗尾草10.09.28.06.85.5(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株/m2.(2)一个物种的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3)据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2~2006年间其种群数量呈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食物)条件充裕、及等.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采取样方法。种群的种群密度采取求平均值的方法:(22+20+24+19+23)÷(5×4)=5.4;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有四个重要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豚草在2002~2006年间其种群数量是是一直增加的,说明很多条件是适宜的。(1)样方5.4(2)出生率和死亡率(3)J没有天敌例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mm×2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A.5.2×104B.3.25×105C.5.2×103D.3.25×104解析: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10×103/0.4)×13=3.25×105。答案B例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酶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解析:本题涉及设计方案测定酵母菌数量。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知,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取样计数法。根据其中样本中的酵母菌的数量来估算酵母菌总数。答案:1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有盖玻片的血球计数板上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2放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的数量并算出一个方格的平均值;3以此为依据,估算容器的酵母菌总数。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