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范胜武从“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广泛重视,我国近20年的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程建设产生了诸多影响。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国际学校的校长,我对此深有感触,结合我校近10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有了以下几点想法。课程改革需要目标先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课程改革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在国家层面提出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在学校层面可以用“校训”和“培养目标”来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如我校在建校之初提出“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近年来又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学校校训和培养目标不仅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更让全校教师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建设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服务。在课程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我们不能将德育仅看作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任务,而应该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各学科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打造德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如开发以德育为主要目标的校本课程。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校本课程可以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精选相关活动纳入课程,一方面解决课时问题,另一方面让德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能有效提升育人效果。如我校的《小学世纪名人课程》就是以学校的名人班建设为切入点,编写教育读本,在开展名人班主题班会课的基础上,与语文、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等课程融合,提炼出12种课程实施方式。此外,我校的《电影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礼仪课程》也都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怎样培养人”,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体现在横向的课程整合和纵向的课程贯通两个方面。我认为有三种形式的课程整合:第一种是大规模的课程整合,如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开展的“全课程”,将所有小学阶段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实施。我校小学开展的“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主题式课程”也属于这一类型。第二种是中等规模的课程整合,如各校开展的STEM课程。STEM课程可以通过研究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形式来开展,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通过社团、兴趣班的方式实施,操作起来相对容易。第三种是小规模的课程整合,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如我校每年开展的“纪念9.18”专题课,由历史、政治、语文三门学科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解读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民族奋斗史。人的培养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课程改革的20年中,许多专家开展了针对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等方面研究,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这些都是为了课程的贯通培养。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落实课程贯通培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保证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12年一贯制系列课程,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语直通车课程、健康课程、科学课程、艺术审美课程、电影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礼仪课程、世纪演说家课程等。这些课程将学生在某一领域1-12年的学习进行顶层设计,形成系统的学习提升方案,避免出现在不同学段学习内容、培养侧重点重复等各类衔接问题,能持续、有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除了开发一贯制课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的集体教研,在课程实施层面落实贯通。如我校将全部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技术、艺术、体育八大领域,每一领域1-12年级教师组成一个学科组。通过学科组内的集中备课、统一教研推进1-12年级的课程贯通。所有课程改革都必须牵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才能让课程改革不会失去目标。我们唯有采用行动研究的思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学校的课程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