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一今天的新课程改革针对以往课程设置中的缺陷与不足,借鉴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倡导从发现中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等。这些主张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有极大价值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和尊重都是空前的。正由于此,新课程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尤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但人们也同时认识到,教育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课程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载体。人的社会化不仅是水平和程度,也包含着社会化的方向。人的社会化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是人与社会的平衡。因此,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宣传与实施过程中,就要努力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既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也要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突出人的培养的科学性与社会主义方向性。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改革服从于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总方向,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些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无须强调。但在人本主义思潮日盛的现实条件下,在人们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的总体体认还不十分一致的情况下,一些教育实际工作者也难免对新课程改革发生歧义或误解,甚至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在课程的实施上,就可能出现教师只重视学生如何学习的层面,只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层面,而忽视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等倾向。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就应率先把这一点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说清楚,解释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课程改革既要适当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导地位,使人们辩证地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和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的培养质量。二课程改革是必然的,但究竟怎么改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才会取得大的效果,这无疑有个方法论的问题。要深化当前的课程改革,有必要讨论和反思我们的思想方法问题。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课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也要克服课程改革上以往存在的就教育论教育倾向。众所周知,几十年的教育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体制更加合理,教师队伍更加稳定,课程建设也更加科学化。但我们的教育改革还一直存在着就教育论教育,在教育的小圈圈里转的问题。如果教育改革撇开或忽视高科技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撇开高科技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只从教育自身出发讨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必然是空洞的和脱离实际的,也是不能取得效果的。课程改革也是一样。因此,我们要深化课程改革,就必须彻底克服所残留的下列思想方法和倾向:一方面借鉴或照搬(借鉴可以,照搬就错了)发达国家和港台的课程,另一方面同我们过去的课程比较一下,找一找问题,再根据对当前教育上的一些思潮和热点的讨论和追踪,综合以上就弄出了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改革是复杂的,它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既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文化科技因素;既有教育本身的因素,也有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体认程度等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只从教育本身出发来研究课程改革问题,不克服就教育论教育的倾向,在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上就可能会带来一些说不清的问题。如不同区域和城乡的课程设置要不要一体化的问题,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的门类问题,课程设置的难度问题,课程的设置要不要综合,以及综合的程度等问题。具体而言:小学一年级应该设置什么课程,应该设置多少门课程,小学二年级又怎么样?课程的综合,应该谁同谁综合,综合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小学的语文同数学可否综合为一门文化课?初中的理化生综合为一门课程,根据是什么?再把数学综合进去可不可以?仅是理化综合行不行?同时,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别是非常之大的,教育的差异也是天壤之别。课程改革应该全国统一的标准还是应有所差别?这些都是我们课程改革必须说清而又难于说清楚的问题。在高科技时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新的变化都必然对人的素质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如现代化的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综合化,要求人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前提。我们的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首先研究和思考社会的新变化以及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来讨论我们的课程该怎么改革,设置什么课程,以及课程为什么要综合等。而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少和难度问题,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也要同时考虑人的身心特点、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学习能力。同时,课程改革也要考虑中国教育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中国的教育差异是巨大的,城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