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学生:雷闪指导教师:杜娟【摘要】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所关注的不应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要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整体关注患者。一个人从家庭社会的正常环境状态转向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社会角色需要转换,此过程越短,越有利于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技术固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同时患者在医院受到的人文关怀,心理上的护理同样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1.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除生物致病因素和理化致病因素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例,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精神因素对胃部疾患的影响,故有“思虑伤脾、脉涩不畅、思伤脾、怒胜思”之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心理因素致病常常是通过情绪起作用,愉快的情绪有益于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的恢复,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可以使健康恶化或病情加重。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治疗,首要的问题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从而做好心理治疗与护理。患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有共同的也有个体化的需要。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尽力满足这些需要,这样有助于产生愉快的情绪和防止不良的心理状态发生,有利于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1]。人的“心身”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这是理解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若护理人员做好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刺激,就可以防止或中断心身疾病的恶心循环,促进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2]。同种药物,由于护士在给药时说话方式不同,会导致病人药物心理效应的差异。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可以影响病情的发展。引出“护源性疾病”[3],这是护理人员不可忽视的职责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三分治,七分养”,这“三七”开里面的“七”内就包含了心理调节,如乐观的心情、豁达的性格、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抗争的意志等,加之合理的休息及饮食调养[4]。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心理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好转、恶化、治愈、复发以及预防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2.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心理状态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反映在疾病的态度上也各有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心胸狭窄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在患病之后常常感到苦恼、忧虑,常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病情。而性格开朗,平常比较乐观的人患病之后往往表现为满不在乎,对检查、治疗、用药等都大不重视。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分析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缓解病情,提高疗效。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对待疾病的态度认真进行心理分析表明:患者对待疾病的心理状况可大致分为3类[5]:①紧张型:患者表现恐惧心理,思想高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并留临终遗嘱,多见于性情不太开朗的人。②松弛型: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此类型多见于平素体健而突然发病,对疾病缺乏认识,较为年轻的患者。③平稳型:患者表现为比较合作,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治疗和护理,正确对待疾病,多见于性随温和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恢复较快。3.临床中的心理护理3.1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6],此类疾病的心理护理通常是通过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来实现;癌症是令人恐惧的一个词,而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如患者过分的悲观、绝望、忧郁、压抑等心理因素造成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使人体免疫机能减弱,增加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杨燕[7]在对69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期主要分为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针对患者的各期的心里变化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