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鱼病知识——产⽓荚膜梭菌产⽓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属于梭菌科、梭菌属,为⾰兰⽒阳性菌,但在陈旧培养基中可变为阴性。菌体呈直杆状,两端钝圆,⽆鞭⽑,不运动,可产⽣芽孢,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最适培养温度为37-45℃,在普通营养琼脂上即可⽣长,葡萄糖和⾎液可促进其⽣长。在⾎平板上培养24-48h,可形成表⾯光滑、半透明、圆顶型的菌落,周围可见双溶⾎环,其中内侧环为θ毒素引起的完全溶⾎,外侧环为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常⽤的鉴别选择培养基为⾎平板、胰䏡-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平板(TSC平板)和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平板(SPS平板)等。因为α毒素具有卵磷脂酶活性,能够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在卵黄琼脂培养基中⽣长,菌落周围可形成乳⽩⾊的浑浊环。该菌为厌氧菌,在⾁汤培养基中也⽣长较好,且会⼤量产⽣CO2和H2,促进⾃⾝增殖。在⽜乳培养基中培养,可迅速分解⽜乳中的乳糖产酸,并产⽣⼤量⽓体,使凝块冲⾄数段,呈海绵状碎块,这就是⽜乳培养基的“汹涌发酵”,是本菌的突出特征。产⽓荚膜梭菌是⼀种普遍存在于⽔、⼟壤以及动物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是⼀种能够导致动物肠道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产⽣各种毒素,可引起多种动物的坏死性肠炎和肠毒⾎症。⽬前为⽌,产⽓荚膜梭菌已发现⾄少17种毒素,分别为α、β、γ、δ、ε、η、θ、ι、κ、λ、µ和ν等,其中有致病作⽤的主要有α、β、ε和ι4种毒素。α毒素是产⽓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本质为卵磷脂酶C,编码毒素的plc基因位于染⾊体上,⼤⼩为1194bp。α毒素破坏细胞膜结构,并具有溶⾎活性,是⼀种致死性毒素。β1毒素的编码基因cpb1位于质粒,其为穿孔素,毒⼒较强,具有溶细胞活性。β2毒素由cpb2编码,与β1毒素在氨基酸序列上没有显著的同源性,但是有类似的⽣物学活性。ε毒素的编码基因etx位于质粒,全长984bp。ε毒素被胰蛋⽩酶⽔解活化为成熟肽,被肠粘膜吸收引起肠毒⾎症;扩散到全⾝,在肾脏可引起肾组织软化,可使⾎管通透性升⾼,导致⽔肿。ι毒素是⼀种⼆亚基毒素,由位于质粒的iap和ibp基因编码,可造成细胞坏死和⾎管通透性增加。其他次要毒素例如θ-(溶⾎素),µ-(透明质酸酶),κ-(胶原酶),λ-(蛋⽩酶)都可以使组织受损。另外,NetB毒素是⼀种“穿孔毒素”。它能够使细胞表⾯形成亲⽔性孔道并最终导致细胞破裂死亡。该毒素的编码基因NetB位于质粒。其他还有肠毒素cpe等。(本⽂转⾃【⽔⽣动物健康评估】。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关键字】:产⽓荚膜梭菌⽔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