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统编新教材的使用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变化和新挑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新课标下的学习任务群之一,贯穿于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如何实现不同任务群的融合、跨越,实现教学资源共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首次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设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个概念并不陌生。随着5G网络、大数据分析、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和发展,各类媒介呈现出交叉传播、互动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跨媒介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中学生,已经习惯在多元的媒介中浏览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其语文学习已经与多媒体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的教与学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新要求。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多次出现跨媒介阅读试题,比如2022年全国高考乙券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共由三则材料构成分别摘自杨振宇的《对称与物理》、尹传红的《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肯尼思·利布雷希特的《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这三则材料的选择都是对雪花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选文对六瓣雪花的形成原因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进行了科普。以文字、图画等媒介融合而成的试题与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紧密相关,意在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思路的准确理解,提炼观点,也是通过这样的主题明确多元媒介在呈现效果中的异同,明白同一信息在跨媒介转化过程中的取舍与特殊处理。这正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所关注的多元媒介的不同表达带来的影响和效果。一边是高考试题内容的变化,另一边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承担的育人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媒介下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在多媒介环境下学习语文,筛选整合处理信息,进而形成正确的思辨精神和价值观念,做有素养的"互联网+"时代的文明公民。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状“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作为阅读学习的手段,还将以重要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与其他的语文学习任务相结合,要将媒介教育体现在语文学习的各个内容和环节之中。”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缺乏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研究,理论素养不足;备课过程中,对媒介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挖掘不够、课后缺少反思等。1.教师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认识步入误区。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机械狭隘地将"跨媒介"认定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进入了多媒体技术泛滥使用的教育误区,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播放音频、视频、幻灯片、影视作品片段,以直观影像替代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想象和联想……语文课堂成为声光电交互出现的展演厅,导致教学失去了学科独特的"语文味"。2.教师在课堂实践方面要探索实践。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在跨媒介成为新的传播方式背景下提出并成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是基于信息时代发展的阅读与交流的方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阅读构建有关现实的图景,另一方面也通过交流用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维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各种媒体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文本类型,通过多媒体设计任务,为课堂提供生动具体的活动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偏向图表信息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转向喜爱语言文字的完整阅读、深度阅读。有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普遍对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够熟练,甚至存在畏难情绪,拘泥固守某一教学模式之中,难以满足学生所需一些青年教师虽然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由于缺乏深厚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对于"跨媒介"一味模仿借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反。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互联网时代,媒介独特的传播方式衍生出时代特有的文化印记,同时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设计者和主导者的身份积极探索并确立新理念。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理念的出现,恰好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1.提高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提供支架,深入解读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