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概念:血液循环中可溶性抗原与对应抗体(IgG、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经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参加下,引发组织损伤过程。(一)抗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内源性抗原:如变性DNA,核抗原;外源性抗原:病原微生物抗原、寄生虫感染;生物制剂(如抗毒素血清);药品等。1.抗原抗体百分比抗原或抗体过剩形成小IC;抗原抗体百分比适当抗原抗体交联形成大IC;抗原略多于抗体(抗原决定簇有剩下)形成中等大小IC。2.抗原成份在体内长久滞留抗原机体抗体(IgG、IgM)免疫复合物3.免疫复合物性质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抗体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去除;可溶性抗原(小分子)+抗体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吞噬细胞吞噬去除或肾小球基底膜滤出;沉积于血管基底膜。4.组织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IC易沉积于静脉压较高毛细血管迂回处,如肾小球基底膜及关节滑膜、肝、脾、血管等部位。5.影响IC沉积其它原因:▲吞噬功效降低;▲补体功效异常。(三)免疫复合物引发组织损伤机制1.补体作用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经典路径C3a、C5a★★与C3a、C5a受体(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炎性介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吸引中性粒细胞趋化至IC沉积部位。2.中性粒细胞作用中性粒细胞吞噬IC释放溶酶体酶(包含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和弹力纤维酶)水解周围组织3.血小板作用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形成血栓,引发局部出血、坏死。组织损伤特点:◆血管扩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及血栓为特征血管炎。二、Ⅲ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s反应(试验性局部超敏反应)同一抗原动物产生IgG皮内、皮下再次注入抗原局部激烈红肿、出血及坏死。在3-6小时达高峰。2.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局部重复屡次注射胰岛素、抗毒素、狂犬病疫苗及其它生物制剂出现局部红肿。(2)吸入霉菌孢子或动物排泄物中蛋白、粉尘等IC沉积于肺脏过敏性肺炎,如农民肺。(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抗毒素血清(大量)机体产生对应抗体与抗原(局部还未被完全排除)结合局部红肿、全身皮疹、发烧、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肾损伤等一系列症状及体征。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溶血性链球菌(可溶性抗原)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主要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肾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核物质(如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抗原抗核抗体沉积于全身各个部位引发损伤。4.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性IgG(抗原)抗变性IgG抗体(IgM类,称为类风湿因子)形成免疫复合物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