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学总论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各时期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品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中华本草》成书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5年出版1次。第二章中药产地、采集与贮藏第一节中药产地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质量、疗效均优药材,称为“道地药材”(地道药材)。第二节中药采集中药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亲密关系。也就是说,药材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进行。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季节改变月份14681012人参皂甙%710.120.322.616.27.8故采收应在6~9月为宜。第一节炮制目标一、降低或消除药品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减毒)如:半夏生半夏——刺激胃粘膜——呕吐姜半夏——镇吐乌头碱(有毒)——浸泡、煎熬乌头可去毒。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可保留。蜜炙百部、紫菀—润肺止咳酒炒川芎、当归—温经活血又如:醋炒香附、延胡—舒肝止痛姜汁炙川连、竹茹—止呕(此与辅料药性相关)三、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需要。(改性)如: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生首乌(甘、苦、平,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四、改变药品一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五、纯净药材,确保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第二节炮制方法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纯净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修治粉碎处理——粉碎药品及符合制剂及其它炮制法之需。切制处理——利于炮制、贮藏、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洗——除去杂质。淋——使其清洁或软化。泡——使其软化。水制润(闷、伏)漂——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成份。水飞——使药品细腻,内服易吸收,外用少刺激。火制:清炒——便于粉碎、缓解药性,便于有效成份煎出。或增强收炒敛止血作用。降低药品刺激性,增效。固体辅料炒使药品酥脆易煎便服。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副作用蜜炙——滋补强壮作用。炙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酒炙——升提、通经活血。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煅——使药品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煨——去油、减毒、增效。烘焙——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蒸制或干燥保留。水火共制辅料蒸——改变药性。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干燥。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效。制霜榨油取霜以减毒风化取霜其它制法日晒夜露制霜发酵改变药性,生产新药发芽生产新药治病——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效,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以偏纠偏二、中药作用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功效副作用,指惯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不良作用不适反应毒性反应,指药品对身体损害性反应第二节中药功效中药功效:亦称为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表述形式。中药功效认识和概括,是依据机体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改变,经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方法归纳出来。功效与主治关系:中药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病证,又称为“应用”或“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定功效依据;从临床利用角度来看,功效提醒中药适应范围。中药功效是联络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枢纽,所以是学习中药学重点内容。第五章中药性能中药性状——是指药品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品为观察对象。第一节四气一、含义寒(甚于凉,大寒)性质基本一致凉(次于寒,微寒)(属阴)四气热(甚于温,大热)性质基本一致温(次于热,微温)(属阳)平——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因为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发。四气反应了药品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改变方面作用倾向,是说明药品作用性质主要概念之一。二、作用(普通中药作用规律)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证、阳证。凉养阴生津作用(共性)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寒证、阴证。温回阳救逆说明:l.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品只能有一个性,非寒则热。其与药品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详细关系。2.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只能反应药品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改变方面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品详细作用。用药标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温以调阴,寒以调阳,盖使阴阳调而得其正”3.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改变(主要与炮制相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