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之我见内容摘要: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对已步入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体会到应用文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大多还不能切身体会到。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如何教就变得非常关键了。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的“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笔者认为对应用文写作课来说“精心做好教案设计、合理处理教材、遴选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四方面是关键。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一.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很有用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应用文教学的老师大都处于很痛苦的状态一来应用文往往不属于专业课即使在基础学科中也属于从属附加的地位。二来应用文在高职院校中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语文可能还要重要但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起来更是无趣。笔者认为应用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方法其实并不难只要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就可以了。具体到一节课只要能设计一段好的课堂导语往往就可以初步达到目的。例如笔者在进行应用文中“计划”这一文体的教学时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这样的开头:“本学期大家都有什么计划吗?”于是有的说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通过等级考试;有的说要参加某某社团;有的说要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接着笔者提示学生:“每个人在新学期的开始都有自己的打算但是我们要有条理地把它表述出来就要先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再说明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措施等”于是学生开始认真思考。最后笔者请几位学生在班上分条表述自己的打算以及具体实施的措施;然后根据学生表述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为什么(依据)―做什么(目标)―怎么做(措施)”从而把学生逐步引入“计划”这一应用文文体的教学。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全面地了解“计划”这一应用文文体才能真正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做法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才能有章可循。当然每个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堂导语但有一点是应该注意到的那就是高职校学生学习相对比较随意一不愿学太深的东西二不愿学无趣的东西。而实际上应用文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用途更大。正如著名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所以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每一种文体的教学中我都始终贯彻“简单、实用、动手”这一教学原则而“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是基础。我认为在课堂上凡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进行自学的问题不要用小组学习代替;凡是小组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代替;凡是自学或小组学习解决不了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教师要讲、导、拨、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有利于打下扎实的基础。二.以注重应用为前提合理处理教材进行高职的应用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本学期笔者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他们的优点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渴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职业竞争核心力。缺点是写作基础参差不齐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学习兴趣欠浓懒惰对语言、事情的理解能力也存在不足。但是我们现行的应用文教材在讲述具体文种的时候理论性过强。在各种应用文写作的书籍中所有文体的介绍都按“含义―种类―结构―写法”这样的体系编排;而且具体到某一部分时也都进行了不厌其烦的类似分类。对应用文写作来说其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应重在应用而如此繁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显然是枯燥无味的。例如:在讲述公文中“通知”一则时大量笔墨介绍的是通知的特点、种类而对于学生急需的具体写作格式却涉及的不多寥寥几笔。特别是通知在具体写作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欠缺的知识却基本没有涉及。本来学生就觉得公文距离他们很遥远看课本又看不懂就更增加了他们的厌烦情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如果只是把书本上的写作原则和理论照搬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听着很抽象感觉既枯燥又没意思。所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化繁为简”也就是把“繁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简单”、“生动”的内容。笔者在“消息”教学中以课文中的几则消息为例讲了在“标题”“导语”和“结构”上的基本特点后又从《海口晚报》和《海南日报》中找了两篇在标题和导语上很有特色在内容上学生感觉更亲切。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也很好。三.以就业需求为前提遴选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