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诗歌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动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不仅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文结合笔者的诗歌教学实践谈谈为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诗歌的气氛中而创设的几种问题情境。一、从写作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例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学生初读这首诗获得的信息大致是新新娘结婚了按风俗新娘在第二天清早要拜见公婆。由于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装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讨公婆的喜欢。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说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羞涩地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当学生从诗的字面意思理解到这一层意思之后可以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作者写这首诗的真正意图是表现夫妻结婚后新娘要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理吗?如果不是作者又想表达什么内容呢?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之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来正确深入地了解这首诗。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因此应试前考生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作者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郎中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作者平时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近考试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语)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后再来赏析这首诗就会恍然大悟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可见在学习诗歌时教师从创作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二、从情感变化创设问题情境人类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感情也会有变化。景致改变心情心情点染景致所谓境由心造、情随景迁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也要特别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因为思想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郭小川说“感情是思想的翅膀”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在情感变化上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如:《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重要的特点就在于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快乐的感情突然被现实冲击而停顿。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感情变化上创设问题情境:在此诗中诗人的感情有变化吗?如果有变化又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再通过反复朗读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并懂得诗人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三、从对比阅读中创设问题情境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阅读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中生成在合作中互补在探究中内化。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