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960423A(43)申请公布日2020.11.20(21)申请号202010887994.9B82Y30/00(2011.01)(22)申请日2020.08.28B82Y40/00(2011.01)(71)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地址510060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大院(72)发明人郑炳河李新喜张国庆刘龙罗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杨小红(51)Int.Cl.C01B33/023(2006.01)H01M4/134(2010.01)H01M4/38(2006.01)H01M10/0525(2010.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低温熔盐法,在200~600℃的条件下通过空心二氧化硅、氯化铝、镁粉和吸热剂经还原反应制得空心多孔硅材料的初始产物,其中吸热剂可以促进镁铝之间的放热反应,有效的保障了晶体纳米硅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硅材料的纯度与产率。空心二氧化硅与金属盐反应产生了反应副产物,经无机酸浸泡搅拌,从而去除中过量的Mg和其它金属盐,再经氢氟酸浸泡,刻蚀残留的二氧化硅,得到具有空心结构和大量介孔间隙的纳米多孔空心硅。该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不高,能耗低,可控性高,拓展了纳米硅的制备工艺,易于工业化生产。CN111960423ACN11196042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与熔盐介质、镁粉和吸热剂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初始产物;步骤2:将所述初始产物浸泡在无机酸中,再采用氢氟酸浸泡,得到空心多孔硅材料;步骤1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200~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十六烷基氯化铵和三乙醇胺溶于水中,再加入硅源进行反应,得到所述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还原反应的时间为9~12h;所述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所述熔盐介质、所述镁粉和所述吸热剂的质量比为(0.8~1.2):(3.6~4.4):(0.8~1.2):(1.0~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介质选自氯化铝或氯化铁;所述吸热剂选自氯化钠、氯化锌或氯化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包括硝酸、盐酸和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无机酸的浓度为0.8~1mol/L;所述无机酸浸泡的时间为3~7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氟酸的质量浓度为1~10wt%;所述氢氟酸浸泡的时间为5~15min。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烷基氯化铵、所述三乙醇胺和所述硅源的用量比为(0.5~5)g:(0.1~1)g:(1~10)mL;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30~50min。8.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的平均直径为400-500nm,孔径为10~25nm。9.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正极。2CN111960423A说明书1/6页一种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空心多孔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背景技术[0002]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如安全性能高、绿色环保等,被广大科研人员及企业所青睐,并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倍率、长寿命、高比容量型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剧增。此外,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主要决定于电极材料,目前应用于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然而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比容量(372mAh/g)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硅材料(Si)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较低的放电电位(<0.5VvsLi/Li+)、储量丰富以及绿色环保等成为了研究者们的热点话题,认为是最具潜力替代石墨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0003]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易导致电极材料粉化、脱落,且消耗电解质和锂离子,从而导致循环稳定性差,阻碍了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