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校大一两新生班级其中一组定为实验组一组定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为期一个半月共六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满意度三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呈现出极显著差异在择业适应、情绪适应因子上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学院新生的适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加快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团体辅导高职新生适应能力大学新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青春期也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尤其是在适应大学生活初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内心的要求和愿望与变化了的外界条件时常发生矛盾。而高职新生更是要应对没有考上理想大学而产生的失落感、环境变换而产生的不安感、人际交往不和谐引起的孤独感及对将来就业和前途忧心忡忡而产生的焦虑感等心理上的考验。如果这些处理不当使个体心理冲突剧烈就会引起心理倾斜产生心理失衡。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它是以团体为单位以活动为载体以自我体验为途径从引导团体成员通过平等沟通交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认识自我潜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解构自我认知体系(贝克为代表的认知学派)从而改变行为动机(以华生、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学派)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来改善高职生的厌学心理状态以探究提高高职新生适应能力的教育途径。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取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2010级大一环境地质工程技术专业12101班和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11101班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12101班为实验组11101班为对照组两班人数均为32人。(二)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团体辅导前两组成员接受《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测验获得前测数据;实验组每周接受一次适应性团体辅导训练每次约1.5小时共八次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团体辅导结束后两周即距离前测两个半月后进行后测获得两组成员的后测数据。(三)测试工具本次测量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该量表是方晓义等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编制的尝试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本量表由7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是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整个量表共有60个项目全面描述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适应状况而且60个项目都采用自陈作答形式每个自陈式语句后面有5个选项分别为: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量表要求学生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表明自己的赞成程度并选择适合自己态度的一个答案。大学生适应量表总分由各题得分相加而得各适应分量表的分数由属于该分量表的项目的得分相加而得。(四)实验实施实验组每周接受一次团体辅导每次1.5至2小时共八次。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自信心不足、适应不良、对前途感到迷茫、生活没有动力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心理特点设计了以下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程序都包括“热身引导――开放互动――团体凝聚――分享体验――成长评价”五个环节。其中“热身引导”目的是为了引发个人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让成员彼此认识跨越沟通的障碍互相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促进组员参与互动活动愿望的强度使之愿意自我开放信赖别人让别人了解自己利于他们成长潜能的开拓。开放互动是在上一程序基础上围绕发展的目标去设计一系列互动的活动(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候补活动)组织组员全体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冲击、体验、回馈。团体凝聚是让大多数的团体组员发展其团体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并愿意放弃心理防卫的防卫外壳低的开放层次是能与组员分享体验高的开放层次是能真情吐露内心的感受(不是隐私)。分享体验是在每次目标活动后都及时地进行小组活动让组员分享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倾吐本次活动中自己的体验使组员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成长洞察了解他人、人生和社会。成长评价是团体辅导的一个重要程序它贯穿整个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它可以让组员在活动前定下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在小组活动时间内进行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每一活动后填写有刻度的或有情感头像的回馈单加强体验或反馈意见;也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追踪发问卷、聚旧会、写下感想意见。(五)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各个因子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并对两组样本的平均数进行z检验考察两者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二、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