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进课堂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走进课堂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实验教材(双册)听课札记之一“不提问怎么读呢”这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的部分实录。师: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珍珍很孝敬妈妈。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生:她不去春游了。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还有一些老师的问题: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含着的感情。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多难为孩子啊。执教老师说:“但是学生说得出来。”是的有个别学生说得出来大多数孩子呢?他们能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要求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想想我们如果一篇文章有十几个生字内容比较深能读一遍就有感受吗?何况小孩子呢?不要用那些无用的分析磨灭孩子爱读书的天性了。那位老师不解地问:“那不提问怎么读呢?”不提问就不知道怎么指导读书了确实是一部分老师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没有以前分析的老框框但是怎么读却很模糊课文都是泛泛读读这样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崔老师的这段话对我们实验教师应该很有启发。下面我想以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一读读正确。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小熊维尼迷路了它家就在北方。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主角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饶有兴致地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读课文正音。这个环节的读书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添字。二读读通顺。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课文中编辑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像指南针一样能辨别方向的好朋友呢?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最喜欢哪个好朋友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三读读懂。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看这位老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课文读顺了现在能帮维尼找着回家的路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中午的太阳当空照谁来找一找维尼的家在哪个方向?语言文字化作生动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老师现在就是维尼熊谁告诉我怎么回家呀?”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告诉维尼熊怎样根据太阳和树影找到北方。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四读读出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这位老师是这样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的:“我们的维尼终于到家了它给我们的太阳公公写了赞歌我们来拍手唱一唱:太阳公公住半空东西南北都精通中午它就指南北早晚靠它辨西东要是迷路别害怕看看太阳老公公。再读课文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又有提升。读出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了。之二“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平时听课总是有意识地避开听语文园地说明我思想上对语文园地重视不够觉得听不出什么。今天走进二年级一个实验班听了一节语文园地。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老师教的轻松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语言得以发展。“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并感悟汉字形体结构美。教师的语言富有激励性引起学生发现的兴趣。“通过你的小眼睛看和小嘴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看看孩子们的发现:A、第一横排全是一样的字上下结构来写。B、第二排全是两个同样的字组成左右结构的字。C、三个一样的字组成一个字。看老师对第三个发现的引导:“怎么摆法用手势告诉我。”老师接着说“比如品字上面一个口下面两个口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品字结构的字。”教师的恰当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更明朗了。到此为止学生的发现已经相当不错了用自己的小眼睛发现了这些字的结构特点。老师并不满足:再读一读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这里的发现就有难度了。学生满怀探究的兴趣继续读孩子们发现炎、双、林、森、众这几个字的笔画有变化而且笔画都是撇变成了点。多了不起的发现如果不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孩子们这样智慧的火花是难以激发起来的。稍稍欠缺一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