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摘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首先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其次要创设充满趣味或情趣的问题情境。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快乐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1-0216-01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他们带有自已的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已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是提供多样化的情景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一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又比如:我在讲授《观察物体时》首先出示了我们实验小学教学楼不同方位的三张照片问孩子们:“你们看出来这是哪儿吗?”孩子们很快就回答出这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我再问:“这三张照片都是我们学校教学楼为什么拍出的照片不同呢?”孩子们很容易的回答是因为老师拍照片的角度不同所以拍出的结果也不同。由于教学楼是孩子们天天能看到的突然出示在课件上他们会感到很新奇更能注意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创设充满趣味或情趣的问题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世界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猴妈妈分饼”的故事(多媒体呈现):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急着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教师设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三要创设真实的情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注意内容要真实形式要朴实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不能理解为创设了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看是否能有效的为教学服务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到务实高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应上升为一种理念更要落实于“行动”中更需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把“实效性”真正落到实处。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创设了一个学生去商场买旅游鞋的情境商场上标价:其中一种款式标价每双127元第二款标价5双共565元哪种便宜便宜多少。这样的情境一出示马上有学生提出说:“我看到的商场标的是单价没有标5双一共多少元的”。课后我亲自到超市调查了商场标价验证了这位学生的想法。这样的情境与生活实际不符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造成负面效应。但是我觉得这时既然错了教师能利用这个错误资源表扬这位学生能认真观察生活也未尝不是好的设计让教师错得精彩成为教学资源。四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新课程提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