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便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让他们热爱数学理解数学。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谈几点看法。一、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老师花了许多精力去做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我认为应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陌生应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加以解决使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对它就会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自主地去探究。例如:在讲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时学生在做这样一道选择题:用一根长度一定的铁丝围成的一列的正多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极大部分同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纷纷假设周长为L进而求出种正多边形的边长和边心距等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各自的面积这种方法显然比较繁琐计算量也非常大花费时间虽很多却不一定能计算正确。但如果使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便容易多了我是这样讲解的:试想有一股气压不断地向一个正三角形各边挤压势必为了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你们想想看这个正三角形将会怎样呢?学生们开始时小声议论而后回答:它的边会折断(弯曲)“正确!”我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这个正三角形会改变自己的形状会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边数先是变成正方形再变成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最后变成一个圆。讲完后教室一片欢快的笑声但学生们却有所领悟:随着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增加气体活动的范围也就越大即面积越大因此答案选D。二、善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在传统上比较重视接受式学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挖掘创新潜力这种“灌注式”教学已不能适用当今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善于钻研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学中就多启发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先让学生回忆30o、45°、60°这些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并让学生列成表格。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老师向学生提问:a从30o~60°角度如何变化?对应的各种函数值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观察了一番之后很易发现:角度从30o~60°变化时角度增大了而正弦值和正切值也随之增大余弦值和余切值随之减小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当角度在0o~90°间变化时正弦值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和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然后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sin30o与cos60°sin45°与cos45°sin60°与cos30o;tan30o与cot60°tan45°与cot45°tan60°与cot30o这些值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很快回答:它们相等接着又追问:30o与60°45°与45°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是互余所以学生很快便能发现:原来互余的两个锐角它们的正弦和余弦正切和余切可以互相转化规律是:sina=cos(90°-a)cosa=sin(90°-a)tana=cot(90°-a)cota=tan(90°-a)。三、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正确评价以开挖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为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对有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索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进一步从事数学活动的动机。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