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狗包弟》有关资料【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张放)】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堂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来到上海、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交往。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与靳以合编《文季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二至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那是一点没错的。生命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巴金他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这永远代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之作势必如行星常运放射出他永不熄灭的光芒!巴金这个笔名得来据专家研究是因为先生青年时代酷爱俄国革命作家、思想家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的著作有心追随之故出此寓意。这个研究大致不错但据巴金自己的诠释意义稍有出入他之所以取巴姓是纪念一位留学法国姓巴的北方同学。这位曾与巴金朝夕相处的同学因人生的苦闷在法国项城投水自杀了。这个消息曾使巴金非常痛苦由此赋予永怀。不管笔名如何得来全世界的巴金读者都知道巴金重要的创作生命中所信奉的是人道主义与安那其主义。人道主义如今已没有多大分歧然而安那其主义一直争议较大也是巴金生命中一段时期遭遇麻烦和非议较多的辞源。“安那其主义”源出18、19世纪的民本主义与空想主义哲学思潮常译为无政府主义。实际上巴金所信奉的无政府主义与当今人们常用的这个带有贬义的名词意义相差甚远安那其主义的本义是反对封建的强权与专制的禁锢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巴金为什么步入文学道路就找到了安那其主义的门径呢?那正是由于他生长于封建的专制社会与旧家庭在沉闷黑暗甚至充斥血腥味的精神压迫中渴求身心的解放与健全故而带领他步入文学圣殿的首先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富有理想与激情以及俄国革命时期富有检讨和献身精神的思想家、文学家像罗曼·罗兰、卢梭、福楼拜、赫尔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巴金崇敬的大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对他“人类至上”的观点有深刻的影响。而古典的唯美的传统流派不为巴金所好甚至被他扬弃原因就在于他创作时代内心涌荡着反抗的激流如他自述:“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海行杂记》)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是为他胞兄写的那时他大哥深陷封建家族不能自拔拿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做着无谓的牺牲巴金希望大哥也勇敢地走出“家”来做封建家族的叛逆者。他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以情动人打动胞兄的心。结果是小说无意间被朋友带回国内发表了虽然打动了不少读者大哥却沉陷难返不久终于自杀于家中。这给巴金创作不朽名著《家》带来了直接的动因。巴金的创作心境一直是较为苦闷甚至是郁悒的虽然他努力战胜自己排除脆弱甚至内心时时呼叫着法国悲剧革命家丹东的名句“大胆大胆永远大胆”来激励自己但是他不能摆脱封建社会与家庭投给他心灵的沉重阴影他无法寻到廉价的乐观与浪漫所以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悲剧的调子如他自述:“一个黑影来掩盖了我们的灵魂。于是忧郁在我们心上产生了。这个黑影渐渐地扩大起来跟着他就来了种种的事情。一个打击上又加第二个。眼泪呻吟叫号挣扎最后是悲剧的结局。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横遭摧残。有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悲痛的回忆给别的人有的就被打落在泥坑里面不能自拔……”(《忆》)这既是巴金心历的苦难史又是巴金作品的主要基调。事实上巴金离开他的家乡四川成都很早19岁那年抛家出走东进上海求学继而负笈法国以后除了有数的几次返乡探亲巴金差不多长居东方之都上海从事他贯穿一生的文学著述、编辑工作。但短短的十多年家乡生活亲历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巴金生命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素材与情感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