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跨文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摘要:经济全球化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学前教育通识人才大势所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跨文化通识课程开设现状提出理论和实践教学双管齐下的方针通过开设不同层次的跨文化通识课程推进跨文化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关键词:跨文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93-021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1829年Bowdoincollege的A.S.Packard教授首次赋予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内涵将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到一起提出“大学为学生提供的通识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的内容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它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J.B.Connant在《1945年哈佛报告书》明确提出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思想沟通的能力、恰当判断的能力和价值认知的能力。此后美国教育界普遍关注通识教育20世纪50至70年代末的两次通识教育改革确立了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模式的美国通识教育框架。国内最早提倡通识教育的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1941年他在《大学一解》一文中首次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他的通识教育观观主要包括下述观点:生活大于专业事业仅是人生的一部分;通识是一般生活的准备专识是特种生活的准备;从社会需要来看“通才为大专家次之”;没有通识基础的专家治理国家其结果不是“新民”而是“扰民”。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认识到大学教育专业划分过细带来的危害提出“拓宽专业、文理渗透”的改革方向提倡“通才教育”。1995年以来教育部开始推广“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教学改革针对通识教育进行实践与探索通识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清华大学教育学者李曼丽在其专著(1999)中指出: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它是关注人的专业以外的、作为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的教育它是整个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个系统工程。综上所述通识教育其实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育方式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其内涵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通识教育是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一个单独的教育模块来实施的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先导和补充而存在的。2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开设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迅猛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浪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同世界的前途命运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了解外国文化与各国人民有效交流和合作是国民今后必备的素质之一。这种素质应该从小加以启蒙和培养培养高层次的学前教育人才对提升国民这一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学前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和改革的热点不少高校开设了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培养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及深厚的人文素养然而高职院校在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视文化因素的现象亦即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学习运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熟悉该民族的信仰、习惯和情感理解和尊重该民族的文化。高等教育的开展最终要通过具体课程来落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的开展也必须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来完成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融入。3学前教育专业跨文化通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跨文化通识课程的设置在通识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起着重要的战略作用。3.1服务于新时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世纪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超前于时代发展要求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培养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同时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