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407741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407741A(43)申请公布日2012.04.11(21)申请号201110253495.5(22)申请日2011.08.31(71)申请人中橡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地址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横塘路55号(72)发明人农德珠周斌(74)专利代理机构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代理人卢玉恒(51)Int.Cl.B60C15/02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防止胎圈转位的有内胎工程机械轮胎的胎圈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胎圈转位的、有内胎工程机械轮胎的胎圈结构,包括胎圈本体,其特征是:本轮胎胎圈结构胎圈底部直径Dr比轮辋标定直径D小1mm;胎圈底部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小1°。采用本发明的胎圈结构设计,可以不用改变胎圈内部形状和轮胎外部额外增加增强件。主要通过胎圈部和轮辋的合理配合,可有效抑制轮胎高负荷下行驶时,胎圈部向轮胎横向外侧的变形和相对轮辋的周向转动位移,避免胎圈部位与轮辋凸缘、底部等接触部位发生磨损而导致早期胎圈损坏。CN10247ACCNN11024077410240774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防止胎圈转位的、有内胎工程机械轮胎的胎圈结构,包括胎圈本体,其特征是:胎圈底部直径Dr比轮辋标定直径D小;胎圈底部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胎圈底部直径Dr比轮辋标定直径D小1mm;胎圈底部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小1°。2CCNN110240774102407744A说明书1/2页防止胎圈转位的有内胎工程机械轮胎的胎圈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轮胎,具体是防止胎圈转位的有内胎工程机械轮胎的胎圈结构。背景技术[0002]工程机械轮胎的气压比较低,超载比较严重,轮胎变形较大,而且此类轮胎通常都是在矿山或者其它工地现场使用,路况复杂恶劣,岩石等尖硬物多、沟坎多、坡路多等路况使轮胎正常工作时需承受巨大的扭矩,如果轮胎与轮辋配合不好,往往导致轮胎与轮辋之间发生转位而出现磨子口、子口爆以及胎圈部胎里断裂等轮胎早期损坏。[0003]以前许多轮胎厂家为了使工程机械轮胎在传递强大牵引力的同时不致于产生轮胎转位,往往采用大过盈配合的方式,借助胎圈底部与轮辋之间的大压缩模量产生的强大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并抑制轮胎转位。但这种方式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影响:1)造成钢丝圈强力过盈损失,为保证胎圈强力增加钢丝数量导致成本提高;2)由于胎圈底部巨大摩擦力阻碍作用,胎圈外部与轮辋的接触压力减少从而使该部位的摩擦力也随之变小,部分抵消总摩擦力;3)大过盈配合极大的影响轮胎装卸的方便性和装卸工作效率。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安装在5°轮辋上,装卸方便,并可有效防止胎圈转位的有内胎的工程机械轮胎的胎圈结构,本结构可有效抑制轮胎在高负荷下行驶时,胎圈冲向轮胎横向外侧的变形和相对轮辋的周向转动位移,避免胎圈部位与轮辋凸缘、底部等接触部位发生磨损而导致早期胎圈损坏。[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轮胎胎圈结构胎圈底部直径Dr比轮辋标定直径D要小,保证轮胎和轮辋间有适度的紧密配合,使各部位接触压力合理、均匀。胎圈底部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要小,主要是方便轮胎一侧胎圈容易放入轮辋,拆卸下的轮辋轮缘和胎圈座的一侧压入另一侧胎圈,一起完成轮胎与轮辋的安装。[0006]所述的胎圈底部直径Dr比轮辋标定直径D小1mm;所述的胎圈底部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小1°。[0007]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此发明的胎圈底部结构设计,可以不用改变胎圈内部形状和轮胎外部额外增加增强件。主要通过胎圈部和轮辋的合理配合,可有效抑制轮胎高负荷下行驶时,胎圈部向轮胎横向外侧的变形和相对轮辋的周向转动位移,避免胎圈部位与轮辋凸缘、底部等接触部位发生磨损而导致早期胎圈损坏。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胎圈结构示意图。[0009]图中:1.胎圈底部2.轮辋3.胎圈底部直径Dr4.轮辋标定直径D。3CCNN110240774102407744A说明书2/2页具体实施方式[0010]轮胎设计时,胎圈底部直径Dr3比轮辋标定直径D4要小,D-Dr为1mm。胎圈底面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要小,取值为4°。[0011]此种充气轮胎可装配于24in以上的标准轮辋,具有对称胎圈部位的胎体。能保证轮胎和轮辋间有适度的紧密配合,使各部位接触压力合理、均匀。胎圈底部角度比与轮辋接触表面角度5°要小,主要是方便轮胎一侧胎圈容易放入轮辋,拆卸下的轮辋轮缘和胎圈座的一侧压入另一侧胎圈,一起完成轮胎与轮辋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