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孟子三章》之《贫贱不能移》情境性教学设计 情境创设:结合当今现实生活中人物,谈谈你对“大丈夫”的认识和理解,写一段文字,阐释你的观点,并转发到朋友圈。 任务一:分享资料,了解孟子及所处的时代活动: 1.简介“孟子” 2.简介《孟子》 3.简介写作背景 预设: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本篇选自《公孙丑下》 3.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任务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标清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分角色朗读《富贵不能淫》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语气。 预设:节奏划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任务三:疏通文意、 活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预设:【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候,就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任务四:明确观点,理清思路 小组合作探究: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预设: 1.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2.孟子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父母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也就是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得大丈夫。 3.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要坚守仁、义、礼”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任务五:联系生活,读写融合 结合当今现实生活中人物,谈谈你对“大丈夫”的认识和理解,写一段文字,阐释你的观点,并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