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3075244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075244103075244A(43)申请公布日2013.05.01(21)申请号201310015198.6(22)申请日2013.01.15(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孙祐成石磊(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代理人郭国中(51)Int.Cl.F02B37/013(2006.01)F02B37/02(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排气串联系统(57)摘要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排气串联系统,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连接管、贯穿管、容积腔、移动体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均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腔的右壁面相连通,移动体的左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接。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低时,移动体向右移动,两个增压器串联工作;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高时,移动体向左移动,仅第一个增压器工作。本发明设计合理,控制策略简单,适用于各种气缸数的涡轮增压系统。CN103075244ACN1037524ACN10307524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排气串联系统,包括第一压气机进气管(1)、第一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第一涡轮(6)、第一涡轮排气管(7)和第一连接轴(8),第一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一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第一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压气机(2)与第一涡轮(6)通过第一连接轴(8)同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第一贯穿管(14)、第二贯穿管(15)、容积腔(16)、移动体(17)、弹簧(18)、第二压气机进气管(19)、第二压气机(20)、第二压气机排气管(21)、第二涡轮进气管(22)、第二涡轮(23)、第二涡轮排气管(24)和第二连接轴(25),第一压气机进气管(1)的进气口、第一连接管(9)的进气口、第一涡轮排气管(7)的出气口、第二连接管(10)的出气口均与容积腔(16)的上壁面连通,第四连接管(12)的出气口、第二压气机排气管(21)的出气口、第五连接管(13)的进气口、第二涡轮进气管(22)的进气口均与容积腔(16)的下壁面连通,移动体(17)安装在容积腔(16)内并与容积腔(16)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14)、第二贯穿管(15)均贯穿移动体(17)的上下两壁面,第二压气机(20)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二压气机进气管(19)的出气口、第二压气机排气管(21)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涡轮(23)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二涡轮进气管(22)的出气口、第二涡轮排气管(24)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压气机(20)与第二涡轮(23)通过第二连接轴(25)同轴相连,第一连接管(9)的出气口与第一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0)的进气口与第二涡轮排气管(7)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1)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容积腔(16)的右壁面相连通,移动体(17)的左壁面通过弹簧(18)与容积腔(16)的左壁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排气串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压气机进气管(1)、第一涡轮排气管(7)、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第一贯穿管(14)、第二贯穿管(15)、第二压气机排气管(21)、第二涡轮进气管(22)均为圆管且内径相等。2CN103075244A说明书1/3页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排气串联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涡轮增压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涡轮增压器串联工作的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排气串联系统。背景技术[0002]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危机,提高功率密度,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成为内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涡轮增压不仅是强化内燃机的最有效手段,而且同时实现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已经成为现代内燃机技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是,受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对于传统的单涡单压系统,压气机只能在比较窄的高效率区工作,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如果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