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3193874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193874103193874A(43)申请公布日2013.07.10(21)申请号201210006128.XC12N15/84(2006.01)(22)申请日2012.01.10A01H5/00(2006.01)C12R1/645(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地址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72)发明人郭惠珊周邦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代理人关畅任凤华(51)Int.Cl.C07K14/37(2006.01)C12N15/31(2006.01)C12N15/63(2006.01)C12N5/1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3页C12N1/21(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3页序列表3页序列表3页附图1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来自大丽轮枝菌的分泌型激发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自大丽轮枝菌的分泌型激发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泌型激发子蛋白为下述1)或2)或3):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由序列表中序列2的第20-239位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3)将1)或2)所限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分泌型激发子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泌型激发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提高植物抗病基因表达、引起植物(叶片)形成坏死斑,以及引起植物(叶片)产生活性氧(H2O2)中具有重要作用。CN103193874ACN1039874ACN103193874A权利要求书1/1页1.蛋白质,为下述1)或2)或3):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由序列表中序列2的第20-239位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3)将1)或2)所限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分泌型激发子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2.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在提高植物抗病基因表达中的应用。3.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基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为如下a)-d)中任一所述的基因:a)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的自5′末端第1-720位;b)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1;c)在严格条件下与a)或b)的基因杂交,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d)与a)或b)所限定的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5.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在提高植物抗病基因表达中的应用。6.含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在质粒pBI121或pET-28a(+)的多克隆位点处插入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得到表达所述基因的重组质粒。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或重组菌在提高植物抗病基因表达中的应用。9.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或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或重组菌在如下a1)或a2)中的应用:a1)引起植物形成坏死斑;a2)引起植物产生活性氧。10.根据权利要求2、5、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烟草、拟南芥或棉花。2CN103193874A说明书1/13页来自大丽轮枝菌的分泌型激发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泌型激发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来源于大丽轮枝菌的分泌型激发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背景技术[0002]由土壤丝状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dahliaeKleb.)所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威胁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多年来一直严重影响着我国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棉花黄萎病1914年始见于美国的费吉尼亚州,随后在其它州和世界各植棉国先后发现,1935年随引进美棉品种传入我国,但危害不重。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黄萎病在我国南北局部棉区陆续发生,扩散蔓延速度加快。80年代末,黄萎病已遍及全国478个植棉县(市)。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棉花黄萎病扩展蔓延迅猛,尤其是1993、1995、1996、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大发生,损失严重。至今,我国大部分主产棉区已成为黄萎病重病区。[0003]黄萎病致病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属半知菌亚门,丛梗抱目,淡色孢科,轮枝菌属。大丽轮枝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涉及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茄科、唇形花科、菊科等,目前已达660多种植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