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3322076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322076103322076A(43)申请公布日2013.09.25(21)申请号201310066944.4(22)申请日2013.03.04(30)优先权数据2012-0643162012.03.21JP(71)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九州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福冈县(72)发明人杉山健一黑羽高广间部靖丈(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岳雪兰(51)Int.Cl.F16D3/223(2011.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说明书8页附图10页附图10页(54)发明名称驱动轴及用于该驱动轴的等速接头(57)摘要一种驱动轴,例如可以使输入侧的轴和等速接头在确保输入扭矩的可靠的传递的同时,得到轴向的定位和稳定的结合状态。在输入轴(2)的小径部(13)外周面形成有外花键(15),另一方面,在第一等速接头(3)的外轮部件(17)的圆筒部21的内周面形成有平面状的扩径部(21a)和所述外花键(15)从轴向卡合的内花键(21b)。在上述外轮部件的内侧设有经由扭矩传递用的多个球(20)从外轮部件传递旋转扭矩的内轮部件(18)。在上述圆筒部的内花键的前端侧形成有圆环状的保持槽(24),另一方面,在上述小径部的前端部设有与上述保持槽卡止的可弹性扩径变形的簧环(21)。CN103322076ACN103276ACN10332207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驱动轴,其特征在于,设有:外轮部件,其具备从轴向插入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花键的轴的套筒及形成于该套筒的内周面且所述外花键卡合的内花键;内轮部件,其配置于该外轮部件的内侧,经由扭矩传递部件从所述外轮部件传递扭矩;结合机构,其在经由所述内外花键将所述轴插入所述套筒内时,进行所述轴和外轮部件的轴向的相对的定位,并且将该两者拆装自如地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轮部件和内轮部件之间设有调整驱动轴的轴向的长度的调整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机构由形成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的圆环状的保持槽和嵌装于在所述轴的外周形成的环状槽内并与所述保持槽弹性卡止的簧环构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将所述外轮部件和内轮部件经由所述扭矩传递部件在轴向可相对位移地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机构由形成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的圆环状的保持槽和嵌装于在所述轴的外周形成的环状槽内并与所述保持槽弹性卡止的簧环构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设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在进行所述轴和外轮部件的结合时,将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和所述轴的外周面之间液密地密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的插入所述套筒内的前端部具备大径部和与该大径部在轴向连续一体地形成的中径部,将所述密封部件设于所述中径部的与大径部结合附近的外周和所述套筒的内周之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备形成于内周面的所述内花键形成部和非内花键形成部,所述密封部件被配置于所述非内花键形成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的外周面具有未形成所述外花键的非外花键形成部,将所述密封部件设于所述非外花键形成部和所述套筒的非内花键形成部之间。10.一种等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接头部件,其从轴向插入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花键的轴的套筒及形成于该套筒的内周面且所述外花键卡合的内花键;第二接头部件,其配置于该第一接头部件的内侧;扭矩传递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在该两接头部件间进行扭矩的传递;结合机构,其对所述套筒进行所述轴和第一接头部件的轴向的相对的定位,并且将该两者拆装自如地结合。2CN103322076A说明书1/8页驱动轴及用于该驱动轴的等速接头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例如汽车用的驱动轴及用于该驱动轴的等速接头的改良技术。背景技术[0002]通常,汽车用的驱动轴通过连接于车辆侧(传动装置侧)的驱动轴和连接于差速齿轮侧的从动轴进行二段或三段,在该分割的相对端部设有万向接头、等速接头等接头机构,并且,利用设于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支承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0003]而且,上述传动装置和驱动轴的联接例如如如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通常经由凸缘叉通过螺栓联接进行。[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5223号公报[0005]但是,如上述现有技术,在利用螺栓联接的情况下,需要利用来自车辆侧的输入扭矩及输出扭矩通过上述螺栓的轴径尺寸、螺栓的个数、螺栓的所谓的PCD充分确保联接面积。[0006]因此,可能联接部位的重量增大,零件数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