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政治专题复习三唯物论 【命题趋向】 本专题近年来高考命题特点: 1.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围绕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主要考查了世界物质性原理;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等。 2.取材广泛、方式灵活。从取材看,有寓言、成语、名言警句、诗词、漫画、社会热点等;从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单选题考查为主。 3.重点考查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客观性试题中,侧重考查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主观性试题侧重考查对方法论意义的运用。无论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体现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 4.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迎着热点上。例如,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解放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有体现。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建立和谐世界等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2.运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分析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物种的无序引进等现象,认识到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3.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和谐文化、发扬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 4.运用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又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生态农业,又要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特色农业,按经济规律办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卷,本专题命题形式灵活,高考中五种基本题型均有显现,这一状况在3+X单科命题中将会继续延续。一些经典性选择题原题或改造题在近年高考有所重现,呈强劲态势。在主观题方面可能结合一定材料运用其中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但更有可能与哲学常识其他课的知识综合命题,以体现哲学常识知识间的相互渗透性。 【考点透视】 一、高考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思维拓展 1.世界观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说的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教育。哲学是世界观理论的表现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它以总体的理论体系方式把握世界,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就其知识形态来说,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三个范畴中,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层次最高,具有统率意义。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等等,都是人生观问题。它是在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思考人自身的问题,思考人对生活的态度问题。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包括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怎样来确定这种效用关系,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2.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现实在。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理解和掌握“意识”概念时要防止陷入的误区 误区一: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