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黄秋葵(Abelmoschusesculentus)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植物药材。其中的八氢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助于人体健康。然而,八氢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通过克隆和分析黄秋葵中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为揭示八氢番茄红素生物合成机理提供参考。 1.引言 黄秋葵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植物中的色素是其重要的营养成分。八氢番茄红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色素,已知对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预防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八氢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其中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对于揭示其生物合成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本实验所使用的黄秋葵样品来自当地市场,RNA提取试剂盒由TransGenBiotech提供。 2.2.提取黄秋葵总RNA 从黄秋葵的叶片和果实中分别提取总RNA,采用TransZolUpPlusRNA提取试剂盒根据说明书提取RNA。将提取得到的总RNA用NanoDrop2000分光光度计检测纯度和浓度,存储于-80℃冰箱中备用。 2.3.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 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报道的黄秋葵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使用总RNA进行反转录反应,合成cDNA,PCR扩增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PCR反应反应体积为50μL,反应条件为:95℃5min,95℃30s,55℃30s,72℃30s,共循环30次,72℃10min。扩增产物通过T-A克隆到pEASY-T5质粒载体进行测序和分析。 2.4.基因表达实验 采用SYBRGreen方法进行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在黄秋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实验采用AB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反应体积为20μL,反应条件为:95℃3min,95℃30s,60℃30s,72℃30s,共循环40次。黄秋葵Beta-actin基因作为内参对样品量进行标准化。实验中分别采用负对照和正对照进行分析。 3.结果 3.1.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 通过黄秋葵叶片和果实的总RNA提取和反转录反应,PCR扩增得到了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共936个碱基,编码312个氨基酸。 3.2.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 对获得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全长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36bp。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4kDa,具有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家族保守区域的特征。同时还发现该基因具有多个保守结构域,提示其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3.3.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我们发现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在黄秋葵的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在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通过克隆和序列分析,确定了黄秋葵中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黄秋葵果实中表达量最高,提示其在八氢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提供了揭示八氢番茄红素生物合成机理的重要线索,对于开发新型八氢番茄红素工业生产和生物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aitoK,YamazakiM.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ofthelate-stageofthecarotenoidbiosynthesispathway.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BBA)-Bioenergetics,2015,1847(9):1299-1311. 2.DuanC,GaoS,ZhangL,etal.CloningandexpressionanalysisofthePsygeneencodingphytoenesynthaseinBrassicachinensisL.J.Hortic.Sci.Biotechnol,2017,92(2):131-136. 3.LiJ,YanZ,ZhaoY,etal.Molecularcloning,heterologousexpress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β-carotene3,3'-hydroxylasefromBrassicanapus.BiotechnologyLetters,2018,40(3):36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