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word完整版)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 (word完整版)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 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44页,总=sectionpages44页 (word完整版)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2018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A1B1C1;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4.如图,在三棱柱中,点P,G分别是,的中点,已知⊥平面ABC,==3,==2。 (I)求异面直线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平面; (I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6.如图,三棱柱中,侧棱底面,且各棱长均相等.,,分别为棱,,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3)求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D=30°,AB=2CD=2AD=2,DE⊥平面ABCD,EF//BD,且BD=2EF. (Ⅰ)求证:平面ADE⊥平面BDEF; (Ⅱ)若二面角CBFD的大小为60°,求C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点是与的交点,点在线段上,且. (1)证明: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9.在多面体中,底面是梯形,四边形是正方形,,,,, (1)求证:平面平面; (2)设为线段上一点,,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已知,,,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1)证明:平面,平面平面; (2)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22页 答案第=page1414页,总=sectionpages1414页 参考答案 1.(1)见解析(2)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PO垂直AC,再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PO垂直OB,最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2)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PAM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出两个法向量夹角,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方程,解得M坐标,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PC与平面PAM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得结果。 详解:(1)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 连结.因为,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 由知. 由知平面。 (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得取平面的法向量. 设,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可取, 所以。由已知得. 所以.解得(舍去),。 所以。又,所以。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2.解: (1)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所以OP⊥AC,且OP=. 连结OB.因为AB=B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2. 由知,OP⊥OB. 由OP⊥OB,OP⊥AC知PO⊥平面ABC. (2)作CH⊥OM,垂足为H.又由(1)可得OP⊥CH,所以CH⊥平面POM. 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OC==2,CM==,∠ACB=45°. 所以OM=,CH==. 所以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 【解析】分析:(1)连接,欲证平面,只需证明即可;(2)过点作,垂足为,只需论证的长即为所求,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即可. 详解:(1)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所以OP⊥AC,且OP=. 连结OB.因为AB=B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2. 由知,OP⊥OB. 由OP⊥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