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成为高职院校中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工匠精神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通过该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工匠精神、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 1.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必要研究一种适合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2.工匠精神与“双证融通” 工匠精神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概念,它强调通过细致、耐心和自我完善来达到卓越的境地。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中,工匠精神指的是学生通过实践和自我学习,培养出扎实的技能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双证融通”是一个教育理念,旨在通过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中,学生既需要掌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3.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设计出适合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在课程设计中,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而实践课程则可以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2师生互动与团队合作的培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和团队合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和实验室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3实践和实习环节的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中应设置一定的实践和实习环节。通过实践和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果与效果评价 为了评价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价: 4.1调查问卷 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认知和评价。 4.2成绩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成绩和实践项目的评估,评价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情况。 4.3就业评价 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岗位质量评价,评价“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对学生就业的帮助。 5.结论与展望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基于工匠精神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实施效果的持续评估,以不断提高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27-31. [2]王滔,张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信息教育,2015(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