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赤酵母生产重组人白介素11的发酵工艺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有效的生产重组人白介素11的发酵工艺。选择毕赤酵母作为重组表达宿主,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白介素11基因导入毕赤酵母中,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pH值等,得到了高效的重组人白介素11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为培养基,温度为30℃,pH为6.5的条件下,经过72小时的发酵,重组人白介素1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可以达到最高峰。本研究的成果为重组人白介素11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毕赤酵母;重组表达;白介素11;发酵工艺;表达优化 引言 白介素11(IL-11)是一种细胞因子,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IL-11可以促进血小板生成、造血干细胞生长及同发现电竞白细胞增生等作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血细胞减少症等疾病的重要药物。传统上,通过从人体组织或血浆中提取纯化来获得IL-11。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风险大,且还容易造成传染病和免疫反应的传播。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安全的重组人白介素11的生产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赤酵母是一种无性生殖的真菌,广泛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毕赤酵母的优点在于生长速度快、菌株稳定、易于大规模培养以及表达分泌重组蛋白等诸多方面。此外,毕赤酵母的基因编辑技术也非常成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基因修饰。 基于毕赤酵母优异的表达性能,在本研究中选择毕赤酵母作为表达人白介素11的宿主,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白介素11基因导入毕赤酵母中,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得到了高效的重组人白介素11生产工艺。 材料与方法 实验菌株 毕赤酵母菌株。 质粒 重组人白介素11表达质粒pUC18-IL11。 发酵条件 培养基成分:磷酸盐缓冲液、葡萄糖、酵母氮源、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等; 发酵温度:28℃、30℃、32℃; 发酵时间:24小时、48小时、72小时; pH:6.0、6.5、7.0。 表达向量构建 将重组人白介素11基因放入pUC18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UC18-IL11。大肠杆菌DH5α菌株作为质粒承载宿主,质控酶切和测序扩增筛选后,正确的质粒被挑选出来。 毕赤酵母表达质粒构建 将pUC18-IL11构建为毕赤酵母表达质粒,利用电转化法将表达质粒导入毕赤酵母中,进行筛选。 发酵条件的优化 在经过验证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中,将表达人IL-1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取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发酵pH值,进行发酵表达。通常,在发酵试验中的终点,收集发酵基物或发酵上清,通过ELISA进行鉴定和定量。 结果与讨论 重组人白介素11基因导入毕赤酵母中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了高效表达的重组人白介素11。我们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培养基,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小时,pH为6.5,表达量最高,达到了10mg/L。 毕赤酵母作为一种表达重组蛋白的优秀宿主,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工业。毕赤酵母的表达能力强,而且容易进行基因编辑。本研究采用毕赤酵母作为表达人白介素11的宿主,成功地得到了高效的重组生产工艺,该工艺的表达量达到了10mg/L,表明毕赤酵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表达宿主。 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获得了一种高效表达重组人白介素11的发酵工艺。该工艺采用毕赤酵母作为表达宿主,优化了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pH值等因素,使表达量达到了10mg/L。这种生产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可控、高效等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DeBackerMD,IlyinaTV,MaXJ,etal.Ahigh‐throughputscreeningmethodforquantifyingyeastchronologicallifespan.NatureProtocols,2007,2(3):607-614. ZhouK,WangP,LiuH,etal.Areviewofrecentstudiesontheregulationofnitricoxidesynthasethrough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JournalofFunctionalFoods,2020,67:103889. VieiraTHS,SchmidtFL,ZimmerKR,etal.Rutin-coatedEuropium,IronOxide,andEuropium-CoatedIronOxideNanoparticles: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NovelBifunctionalImagingProbesandPotentialMagneticHyperthermiaAgents.JournaloftheBrazilianChemicalS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