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起源、转化与平衡 (一)能量起源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起源于糖有氧氧化。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造成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极少(长久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起源)。(二)能量转化与平衡 能源物质释放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ATP中。 所以,ATP既是体内主要贮能物质,又是细胞直接利用供能物质。 三、影响能量代谢主要原因(三)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连续7~8h),即使一样处于平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额外”热量是由进食引发。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现象称为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30%)。四、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概念 1.基础代谢: 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条件以下: ①清醒②平静③空腹④室温20-25℃ 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基础代谢。(二)BMR测定和正常值 1.BMR测定:(通常采取简易法) BMR相对值=第二节体温(二)体温测定 通常体温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1.直肠温度:正常为36.9~37.9℃。 2.口腔温度:为36.7~37.7℃。 3.腋窝温度:为36.0~37.4℃。 另外,科研中还惯用食管温度(=体核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三)体温生理变动 正常人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纪和机体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波动 普通是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波动幅度普通不超出1℃。3.年纪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时代谢显著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其它:情绪激动、精神担心、进食等情况,都会影响体温。二、体热平衡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是在体温调整机构协调和控制下,使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结果。(一)产热过程 1.产热器官: 平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和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2.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骨骼肌不随意节律性收缩,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 寒战时,代谢率可增加4~5倍。 ⑵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全部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但以褐色脂肪组织产热量最大(约占70%)。(二)散热过程 1.散热器官:⑵传导散热: 是指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较冷物体一个散热方式。 水导热性好,所以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⑶对流散热: 指经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一个散热方式。 是传导散热一个特殊形式。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空气不易流动,所以增加衣着能够保温御寒。 每1.0g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J。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散热路径 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 不感蒸发是连续进行。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其中:皮肤600-800ml)。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体液量。②发汗:即可感蒸发。 人在平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到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假如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因为产热量↑,即使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酷热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3.产热和散热调整反应 (1)发汗调整:大汗腺:腋窝等处 小汗腺:全身皮肤 ①汗液成份 99%:水分 1%:固体成份(大部分为NaCl,少许 KCl,尿素等) (2)皮肤血流量调整 机体经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口径,以改变其血流量,改变皮肤温度,从而影响散热量。 如严寒环境:交感神经担心性增强,皮肤血管收缩,动静脉短路关闭,皮肤血流量降低,预防体热散失。三、体温调整 ①自主性体温调整:在体温调整机制控制下,经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整产热与散热过程,使之保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水平。 ②行为性体温调整:机体在不一样温度环境中姿势和行为对体温调整。 2.中枢温度感受器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⑵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分布较多热敏神经元和少许冷敏神经元(3:1)。 (3)作用:PO/AH中枢温度感受器侧重于监测深部温度升高。(二)体温调整中枢 恒温动物脑分段切除试验证实,只要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完整,动物仍含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能力。说明:调整体温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主要是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1、机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直接供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