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分输出量六、组织液与淋巴生成二、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容积速度) 公式:Q∝ΔP/R∝π(P1-P2)r4/8ηL 单位:ml/min或L/min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阻力 公式:R=8ηL/πr4血压 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Pa;mmHg 产生条件: ①血管内血液的充盈度推血流动 ②血流的动力=心射血力对管壁侧压力 扩张管壁(势能) ③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三、动脉血压几点说明: ①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 ②心搏功能量消耗: ③SP:主要反映搏出量 DP:主要反映外周阻力(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 SP↑(不明显) (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动脉血压影响因素(四)动脉脉搏1.分类: (1)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为4~12cmH2O 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 (2)外周静脉压 2.特点:①近心端低,远心端高 ②易受重力影响,∴测量位取平卧位 (被测部与心水平)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临床诊断 ----------------------------------------------------- 中心V压动脉血压意义 ----------------------------------------------------- ↓↓ ↓正常 ↑↑ ↑正常 ↑↓ 正常↓五、微循环(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血流通路血流特点作用 迂回通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血流缓慢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Cap.血流速较快利血回流 A-V短路微A→A-V吻合支→微V随温度变化调节体温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0→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0→组织液回流(静脉端)(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生成量回流量例症 毛细血管压↑↑↓炎症、充血性心功 静脉压↑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血浆胶体↑↓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淋巴↑↓丝虫病、癌症等 回流受阻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烫伤、细菌感染 通透性↑所致的局部水肿(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3.防御和免疫功能心脏具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心缩力和心率以调整心输出量,通过影响血管紧张性和血管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 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 起源脊髓胸段T1~T5延髓 侧角神经元背核和疑核 分布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房室肌少量 递质NEACh 受体β型肾上腺素能M型胆碱能 阻断剂心得安阿托品交感缩血管N交感舒血管N副交感舒血管N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皮质运动区脑干副交感核、 (T1-L2-3侧角)S2-3外侧核链 递质NEAChACh 受体α(主)、βMM 阻断剂酚妥拉明阿托品阿托品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骨骼肌血管软脑膜、消化腺、 (多为单一支配)外生殖器血管 作用α受体→血管缩血管舒血管舒 β受体→血管舒 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①不参与血压调节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②平时无作用②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紧张性↑→血管缩③与情绪、运动有关 紧张性↓→血管舒部位特点 脊T、L、S段①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灰质侧角②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①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延(头端腹外侧) 心交感中枢③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尾端腹外侧) 髓心迷走中枢 (迷走背核、疑核)(吸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呼气:相反) 延下丘脑、 髓大脑边缘系统 以大脑新皮层运动区 上小脑顶核......1.压力感受性反射 (1)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度≈血压的变化 (2)传入神经 窦N(加入舌咽N) 弓N(加入迷走N,家兔则游离较长称减压N) (3)中枢联系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窦弓反射血压突然↑(5)反射特点 ①具双向性作用Bp↑→Bp↓,Bp↓→Bp↑ 缓冲神经 ②感受器敏感性 Ⅰ:Bp的阶梯突变敏感性>缓慢持续的变化。 Ⅱ:Bp在8~24Kpa范围内变化,敏感性高。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3.心肺感受器反射循环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