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 疏离感是指个体在社交关系中感到与他人、社会或环境的疏远感。中学生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面临许多心理困扰的时期。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疏离感与其人格特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得到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这种研究结果对于中学生疏离感相关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疏离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关系 1.引言 中学生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面临许多心理困扰的时期。在社交关系中,中学生可能会感到与他人、社会或环境的疏远感,即疏离感。疏离感不仅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造成困扰。因此,了解中学生疏离感与其人格特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疏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方法 2.1参与者 本研究选取了X市的某所中学的2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中学生疏离感量表:从社交关系、自我感知和环境适应三个方面评估中学生的疏离感水平; -人格特征问卷:评估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外向性、内向性、稳定性等;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评估中学生感知的父母教养方式,包括控制、支持、参与等。 2.3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皮尔森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3.结果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数据,我们得出了中学生疏离感、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均值和标准差,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布情况。 3.2皮尔森相关分析 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我们发现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具体来说,中学生的疏离感与内向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和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中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控制程度与其疏离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支持和参与程度与其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 3.3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内向性和父母控制程度是预测其疏离感的重要因素。 4.讨论 本研究发现了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内向性、父母控制程度与中学生疏离感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向性、稳定性、父母支持和参与程度与中学生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中学生的疏离感可能与其个性特征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父母的过度控制可能会导致中学生的疏离感增加,而父母的支持和参与可能有助于减少中学生的疏离感。此外,中学生的内向性也会增加其疏离感的风险。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通过提供支持和参与来促进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减少疏离感。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研究采用的是自报告问卷,存在主观性和误差的可能。其次,本研究只选取了一所中学的样本,可能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了解中学生的疏离感相关问题,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重视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参与,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王蕾.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疏离感的关系调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136-140. [2]张琪,王浩.中学生疏离感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9,39(2):139-144. [3]张娟,张亮.中学生疏离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