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远程学习者学业成败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远程学习者学业成败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通过对远程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的学业成败归因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在学业上成功的远程学习者更倾向于内部归因,同时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业表现不佳的远程学习者则更倾向于外部归因,且普遍自我效能感较低。因此,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采取目标设置、行动计划、自我激励等方式来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其学业表现。 关键词:远程学习、学业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远程教育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远程学习以其灵活、便捷、适应性强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教育、职业培训以及终身教育等领域。然而,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放大,导致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下降,这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表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学业成败归因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于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其学业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理论 1.学业成败归因 学业成败归因是指学习者在面对学习成果时,对于自己的学习表现所做的解释和归因。学术界一般将学业成败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类。内部归因是指学习者认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自身的努力、智力、技能、态度等因素有关;而外部归因则是指学习者将学习成果归因于外部环境(如教师、课程难度、运气等)或他人(如同学、父母等)[1]。内部归因的学习者往往更加关注个体因素的作用,这种解释方式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业表现。相反,外部归因的倾向则可能导致学习者的教条主义,阻碍他们自我发展。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念程度,即个体对于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信念水平[2]。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迪乌所说,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决定行为、坚持努力、承受压力和克服挫折的决定性因素[3]。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学习者往往会面对更多的学习困难和挑战,因此对于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大学远程学习者进行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20份。统计分析的工具主要是SPSS软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学业成败归因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学习者在学业成败归因方面的反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在面对成功与失败时,其学业成败归因的比例并不相等。其中,51.7%的学习者倾向于采用内部归因方式,即认为学习成果与其自身个体因素有关;28.3%的学习者倾向于采用外部归因方式,即认为学习成果与外部环境或他人因素有关;20%的学习者则选用了混合归因方式[4]。 2.自我效能感 同样地,我们对大学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面授学习者,远程学习者普遍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其中,仅有29.2%的学习者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其余的学习者则普遍表现出不确定、缺乏信心或者非常不确定的态度。 3.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为了研究学业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内部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外部归因则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另外,通过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部归因对于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预测作用(β=0.239,p<0.05),即在学术上成功的学习者通常更倾向于内部归因方式,也更具有自我效能感。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了远程学习者学业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内部归因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比外部归因更为显著,即在学术上成功的学习者通常更倾向于内部归因方式,也更具有自我效能感。因此,我们认为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采取目标设置、行动计划、自我激励等方式来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其学习质量和学业表现。 参考文献: [1]罗张荣.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课程教育研究[J].1993,3:111-117. [2]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a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PsychologicalReview,84(2),191-215.1977. [3]Bandura,A.(1991).Self-efficacymechanisminhumanagency.AmericanPsychologist,37(2),122-14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