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远程学习者的成败归因方式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国内四省市250名远程学习者施测,并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远程学习者的成败归因方式及部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①远程学习者总的归因方式倾向于内控性的努力;②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归因方式来看,远程学习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固于外在背景,而把失败归因于内在努力。③对学习者成败归因方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学历。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和改变学习动机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证依据。[关键词]远程学习者;成败归因方式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分离使得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活动具有与课堂教学大不相同的特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生师比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学习者的控制也主要是通过媒体中介来实现的;学生依靠学习资源和环境,最大程度地开展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远程学习。在此情况下,远程学习者心理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行为反应,并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从归因理论的创立者海德(FritzHeider)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以来,归因理论已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在应用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以来,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的一个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Hall等,199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归因将导致学习者对自己今后的行为结果的期望发生变化;归因还会使学习者出现情感反应,从而影响学习者的行为。但目前国际国内在成败归因的研究中,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研究比较多,对成人培训的研究比较少;对在校教育的研究较多,对远程教育或在线学习的研究比较少;对中小学生在校学习中成败归因方式取向的研究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结论,而对成人远程教育学习的研究还缺乏可参照和依据的研究结论。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成人远程教育领域,分析其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特点及部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近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是面对中小学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例如韩仁生等(2003)指出,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是: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明显地意识到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对学业成败的情感反应较敏锐。此外,中小学生归因特点的成因源于中国人的“自谦”人格、归因中的“自利性归因偏差”、对突显刺激的过度反应、在失败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各年级归因倾向不同,以及个体对自己活动结果的预先性认知,基于上述特征,可以通过归因把情感因素作为一种动力因素。(韩仁生,王毓殉,2003)远程学习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又是相互影响的。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对远程学习者群体的分析逐渐成为归因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例如唐荔(2003)指出,远程学习者对成败的归因有如下几点: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条件、环境等)、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自己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技巧、计算机操作水平等)差、家庭负担(经济困难、家务负担)重、考试过分紧张;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学习信心、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不对口)、教师导学不利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不利等等。而徐辉富(2003)把影响学习成绩的变量因素分为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学习过程因素、学习外部因素、远程教育手段对学习的帮助程度等四个方面,其中,学生自身素质因素进一步分为理解能力、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原有的知识基础、求知欲等方面;学习过程因素分为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学习课程的迫切程度、努力程度、毅力表现、课前及课后复习状况、完成作业的质和量等方面;学习外部影响因素又分为教师的教学、个别指导、期末复习课的质量、学习方法、试题难度等方面。上述对于远程学习者的归因方式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既有像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教学水平等外部因素,又有个人能力、知识基础和个人品质等内部因素。过多的强调了客观因素,对学习者主观心理规律探讨的不够。本文旨在依据韦纳的归因理论,用该理论下形成的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TheMultidimensional-MaltiattributionalCausalityScale)从能力、努力、背景和运气四个维度对远程学习者的归因方式进行分析。其中能力和努力属于内部因素,而能力是个体不能控制的,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背景和运气属于外部因素,是个体不能控制的。在研究归因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是当今研究归因的理论基础。他从个体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其基本观点为:通常看待事物归因的内一外归因仅仅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他采用相关法、因素分析法等,分析原因的不同特性,把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