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房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推行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模式,并分析其优势与问题。 关键词:城市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优势与问题 一、引言 城市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的一种方式。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发展模式、优势与问题等方面对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进行研究。 二、政策背景 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急剧增加,中国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以解决城市住房问题。1998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经济适用住房的概念,并开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随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法规,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三、发展模式 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政府供应模式,二是市场供应模式。 1.政府供应模式 政府供应模式是指政府主导,在土地使用、项目规划、项目投资等方面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建设。政府通过政府投资或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提供住房供应,然后以低租金或购房补贴的方式将住房分配给目标群体。在政府供应模式下,政府扮演着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 2.市场供应模式 市场供应模式是指政府在土地出让、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由开发商和市场主体完成。政府通过购房补贴、税收减免、财政奖励等方式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使其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在市场供应模式下,政府主要起到监管和引导的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 四、优势与问题 1.优势 (1)推动经济发展: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给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2)调节社会矛盾: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有效缓解了城市住房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增强了社会稳定。 (3)改善居住环境: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问题 (1)保障范围有限: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有限,很多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福利,导致保障范围有限。 (2)政府投入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住房需求,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 (3)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市场供应模式下,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市场化问题,比如住房价格过高、质量不过关等。 五、结论 保障性住房作为我国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监管制度;与此同时,也需要市场主体加强社会责任,提高住房建设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只有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铁良,蓝维哲.中国保障性住房立法问题探析[J].地方经济与资金中心研究,2017(10):185-187. [2]张自力.中国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探索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房地产导刊,2017(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