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结论1: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产生审美活动的内在根据,这种内在根据能否(nénɡfǒu)成为现实的审美,决定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所受的社会影响。(3)美感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欲望的,是有不同层次的。 A、马斯洛的“层次说”: 精神层面 审美层面精神生态环境因素 心理层面 七层次说生态层面 文化(wénhuà)层面外在生态环境因素 社会层面 物质层面B、李泽厚:“审美有不同层次,最普遍的是悦耳悦目,其上是悦心悦意,最上是悦志悦神。” 悦耳悦目:以视觉、听觉为主的愉快(yúkuài)感受。 举例:旅游中的审美感受。/悦志悦神:美感的最高层次。在凝神默照秀美、崇高的审美对象时,经过不同的心理作用,在审美愉悦中唤起昂奋向上的意象和追求。 举例1:黄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举例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yíshìdúlì),羽化而登仙。”(4)美感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文明(wénmíng)的发展逐渐出现的独立意识形态。(二)美感的本质 1、唯心主义观点:否定美的客观性,主张(zhǔzhāng)从人的精神活动中寻求美的根源。——结论:美感的最终根源和动力来自于社会实践。美感的本质就是实践主体的人对自身创造(chuàngzào)力量的“关照”。三、美感的个体直觉性与社会功利性 (一)美感最重要(zhòngyào)的特点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具有个体直觉性。 1、直觉性是指美感的直接性、直观性或形象性。 举例:普列汉诺夫所言。2、美感具有不假思索(bùjiǎsīsuǒ)的直觉性。包含理性认识因素。 举例: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对美的理解是不同的。四、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 (一)什么是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 1、在对美的欣赏(xīnshǎng)和判断中,主体会对某些对象以及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喜好和偏爱,这种喜好和偏爱就是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举例:1)高雅(ɡāoyǎ)音乐的欣赏与低俗音乐之别。 (2)对于正义的追求与追随低俗之态(2)《红楼梦》中:宝钗(bǎochāi)扑蝶(3)同是秋季: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肃杀、凄冷(qīlěnɡ)。 毛泽东:“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生命力旺盛举例:(1)马克思:“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2)荀子:“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mùshì)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不知其安。”五、美感的共同性 美感具有复杂多样的个性差异,但也有共性,有客观标准。 1、个人的审美趣味总是受社会的审美理想的影响,是一定社会审美理想的具体表现。 (1)审美观和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2)审美趣味还受民族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并且随着(suízhe)社会的发展而发展。(3)审美趣味具有一定(yīdìng)的阶级倾向。六、审美感知与审美表象 美感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审美感知 1、概述:审美感知是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的最初阶段,是瞬间的、表面的,从它产生联想(liánxiǎng)、想象、情感和思维等更高级的、更复杂的审美心理。2、审美感知与审美主体的生理(shēnglǐ)快感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纯感性的,而是渗透着理性和思维的。 3、审美感知以视觉和听觉为主,与动物本质不同。2、审美表象的心理形式对审美感受起着重要作用。 3、审美表象还具有分解和综合感知形象,并进行具象的作用,从而成为审美意象的基础。 4、审美感知的表象到意象是互相(hùxiāng)渗透、往返流动的一个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七、审美联想与审美想象 (一)审美联想 1、联想的内涵(nèihán):是在审美感受中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即审美感受中的“见景生情”。举例(jǔlì)1:“人面桃花相映红” 2:“两岸猿声啼不住”“风急天高猿啸哀”(3)对比联想:由对某事物的感受引起和它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艺术(yìshù)中,形象的反衬就是对比联想的运用。 举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想象的形式: (1)知觉想象:指审美想象渗入到审美知觉中的想象,在直接把握对象的形式结构中展开联想,扩展知觉经验。 举例:阴云密布——黑暗、沉闷(chénmèn)、忧郁 晴空万里——光明、舒畅、开朗举例1:教材 2:杜甫《对雪》“瓢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 3:书法的欣赏(xīnshǎng)——“无声之乐,无色之画”(3)创造(chuàngzào)性想象:人们通过积极的记忆联想活动,将原有的审美表象生发开去,有所补充,或重新加工组合,创造(chuàngzào)出新的形象,用以丰富和深化审美对象的内容。常借助黏合、夸张、浓缩、抽象等不同的手段。——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