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象似性视野下的流行歌词修辞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1.研究背景 流行歌曲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其中的歌词修辞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大亮点,不仅贯穿着音乐的整个创作与传播过程,更在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歌手、作词人、作曲人等音乐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较少涉及到以「象似性视野」下的音乐文本及其修辞特征为研究对象。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究流行歌曲的「象似性」在歌曲创作中的应用和表现,分析其中的流行文化现象和社会语境,对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做出独到的研究和总结,为后续的音乐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探究「象似性」视角在歌曲创作中的应用和体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探究当前流行歌曲中应用最多、最普遍的修辞手法是哪些,以及这些修辞手法在什么样的社会语境下出现,能够给听众带来哪些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2)构建一个健全完整的修辞分析框架,基于美学角度、文化角度和社会角度,透彻地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将修辞分析与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相结合,为文化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3)在这个阶段总结出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3.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重点 本项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象似性」视角在歌曲创作中的应用和体现。 3.歌曲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以熟悉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的研究方法。 2.乐理分析法:结合乐理知识和音乐形式分析,对歌曲中的乐器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3.形式分析法:通过对歌曲的形式分析,剖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动态等元素,从而揭示歌曲的意义,并分析其所使用的语言习惯。 4.修辞分析法:系统分析和解释歌曲中的修辞元素及修辞方式。从美学、语言学角度探究歌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 (3)研究预期 预计在一年内完成研究论文,形成不少于12000字的完整研究报告。论文应包括以下部分: 1.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 2.国内外文献阅读 3.研究内容和方法 4.歌曲修辞的分析和探讨 5.技术支持和实施 6.成果展望和意义 4.研究计划 时间节点:2022年1月-2022年12月 任务分配: 第1-3个月:文献调研和阅读 第4-6个月:研究方法确定和调整 第7-9个月:实际研究与分析 第10-11个月:报告撰写和修改 第12个月:成果展示,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5.预期成果 通过对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本项研究将揭示铭刻在歌曲中的文化和社会内涵,深入分析其中的美学原则和文化现象,从「象似性」视角为歌曲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提供新的解读和理解。预期的成果包括: 1.不少于12000字的研究报告,论文将被提交到期刊或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表。 2.以当前流行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为例,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掌握。 3.研究专题报告,在相关的学术和文化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和发现,并就学术议题和社会现象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6.预算 本项研究的总预算为30,000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文献调查费用:约1000元。 2.实验器材费用:如录音仪、录音笔、音乐软件等,约2000元。 3.差旅费用:研究者将实地访问音乐场馆和相关的文化机构,参与文化活动和展览,预计差旅费用约为5000元。 4.研究经费:如劳务费用、实验和采访人员的研究津贴等,约18,000元。 总计预算:30,000元。 7.研究团队 主要研究者:一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辅助研究者:如需要,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协助研究工作。 研究指导:由指导教师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8.参考文献 1.李舒敏.浅谈流行音乐与文化价值的关系[J].缪斯,2019(2):27-31. 2.李志亮.浅议流行歌词的修辞手法[J].玉树科技学院学报,2018,31(5):187-189. 3.白滢.浅论流行歌曲中的修辞手法[J].社科闻,2020(4):51-65. 4.王伟娟.浅析流行歌曲的审美价值[J].物联网产业论坛,2017,4(2):158-162. 5.AlanDurant.FigurativeLanguageinPopMusic:ACorpus-BasedApproach[J].Discourse&Communication,2017,11(3):29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