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教师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伴随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得以普及,高校教师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需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高度职业投入度,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据统计,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感兴趣或不再投入工作,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下降、职业离职等问题。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情绪的感知、理解、管理和表达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来看,二者均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探究高校教师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旨在找出其之间的联系,为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参考。 二、相关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理论最开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拉·萨尔维奇(Salovey)和约翰·迈尔斯·梅林达(Mayer)于1990年提出。情绪智力不仅体现在个体情感方面的体验、理性分析和识别表达的能力上,还包括情感转变、情感控制和情感应用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个体的额叶皮层、海马、小脑、纹状体、杏仁体等脑区有关联。冯晓斐(2011)的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情绪智力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教师更容易掌控教学班级的情绪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伦·班迪拉(AlbertBandura)提出,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利用自身现有知识、技能和经验,达成某个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能导致个体获得更高的成就,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则可能导致个体产生沮丧感和无力感。刘慧娟(2009)认为,高效能感的教师表现出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对工作的疲乏和失去热情的感受,导致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根据多项调查研究,职业倦怠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综合体验,即情感疲劳、缺乏归属感和失去自我价值感。李尔王(2017)的研究表明,教师工作的性质和频率、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定性分析,未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将从定量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教师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同时,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问题和目的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地管理该问题,必须了解职业倦怠的成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以下问题: 1.高校教师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高校教师情绪智力的子维度——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感应用、情感理解,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如何? 3.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龄、教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下是否存在差异,对职业倦怠有何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高校教师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思路。 四、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国内某高校中的100位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将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情绪智力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职业倦怠问卷。 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包括年龄、性别、教师职称、教育背景、教龄等信息。情绪智力问卷采用情绪智力量表(MSCEIT)进行调查,自我效能感问卷将采用艾伦·班迪拉(Albert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问卷(EfficacyBeliefsInstrument),职业倦怠问卷采用刘广聚(2010)改编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MBI-GS)进行调查,用于评估高校教师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状态。 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在描述性统计中,计算各变量在人数和百分比、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指标,掌握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在相关分析中,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高校教师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五、预期结果及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本研究预计得到以下预期结果: 1.高校教师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2.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感应用、情感理解四个维度的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3.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龄、教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下存在差异,不过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高,能够有效地抵制职业倦怠的产生。 本研究的结果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职业倦怠的治理角度来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师的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避免因职业倦怠造成的教学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