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聪明、智慧之意;中国古代一般指聪明而具有智慧的人。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中《皋陶谟》记载大禹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孔氏传》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哲学”字意是智慧之学。这门学问在中国古代曾称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用中国的“哲学”二字表述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学说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1848~1905)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术界逐渐接受并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学说。在古希腊哲学原词是“嗞ιλoσo嗞奾α”拉丁化为“philosophia”音为“斐禄所费亚”意为“爱智”。在古印度哲学通常被称为“见”或“察”前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dar▂ana”意为“见解”、“思想”、“观点”在个别的哲学体系中视之为“有助于解脱的学科”;后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anviksiki”意为“探究的学问”后来又用以专指逻辑。哲学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涉及世界的本原及存在形式问题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因问题人的伦理关系、审美关系及正确思维的形式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柢都要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是全部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涉足于众多的领域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中纷繁的现象和形式最后的归宿是要探明世界的本原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以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那时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几乎在所有的原始部落中都存在过。同这种原始的灵魂不死观念相伴随的是原始的物活论即认为万物都有生命和灵魂的观念。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这种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之中。其所以这样因为自从人由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就把自然界即客观物质世界当作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对象。人和对象化的自然的矛盾是早期人类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矛盾。在人和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原始人形成了各种幼稚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念。灵魂不死、物活论是其中之一由自然力被人格化而形成的原始宗教观念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史前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以较为清晰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即进入奴隶占有制的社会以后。两大阵营哲学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派别的哲学中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各自不同但可以在基本上分为两类。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结柢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有没有第三种回答呢?例如认为精神和自然界同为本原是两个平行的本体的。在欧洲哲学史上有这样的典型学说这就是二元论它的代表人物为法国的R.笛卡尔。但是二元论不可能坚持到底往往以设想一个凌驾于两种平行本原之上的更根本的本原──上帝为结局实际上仍未能脱出唯心主义的窠臼。笛卡尔哲学的命运就是如此。到了他的后继者N.de马勒伯朗士干脆取消两个平行的本原拒绝承认具有广延性的物质实体同思维实体有相互作用而把神抬到唯一实体、唯一本原的地位。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体现了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两条根本不同的认识路线它们互相对立、互相斗争这种对立和斗争贯穿于哲学史的始终。在斗争中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情形它们的对立和斗争常常通过十分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唯心主义的萌芽在蒙昧无知的原始社会的人们中间就产生了但唯心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作为一种完整的世界观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其社会根源就是阶级剥削制度本身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唯物主义的思想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人们对于周围事物认识发展的产物这种自发形成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后来在阶级社会中经过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提高和理论化发展成为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一种客观精神或精神的原则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的表现、产物和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理在气先”)、古希腊的柏拉图(个别事物是观念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G.